朱教练,干杯!”
“干杯!”
朱光户美滋滋地和曾政碰了碰杯,然后一仰而尽。
和队员不同。
四名教练每人的分量是一瓶。
“还得是小曾啊,兵不血刃地就拿到了小组第一!”李辉赞叹道。
“是啊,小曾不在,咱就像中了魔似的,踢的大多数都是平局!总在最后时刻丢球。”刘志财回想起健力宝第三次留学这大半年,也不由连连感慨。
“朱教练,这回回去可以交代了吧?”
“没错没错,元主席今晚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过来了呢,祝福咱们再接再厉,突破自我!”朱光户喝得满脸通红。
觥筹交错之间,已有了醉意。
“朱教练,既然咱成绩这么好,等回国后别忘在元主席面前多美言两句。”曾政借机提醒道。
“那是当然,这么好的队伍,咋能说散就散了呢!”朱光护又喝光一杯酒,打了个酒嗝。
健力宝一半人的产权弄到手了,但摆在曾政面前的还有个问题。
那就是健力宝这支队伍的“编制”还是否会存在。
如果存在的话,将由什么身份面对球迷。
是一支俱乐部?
还是国青队?
前世很多人说健力宝模式失败,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这些球员没“踢出来”。
只有少数几个人入选国家队不说,其他人在俱乐部层面也没踢出什么成绩。
但在健力宝看来,他们自己却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不是一支“国字号队伍”。
想想看。
一支企业赞助的民间30人球队,最后培养出七八个国脚,二十多个甲A主力,三四个留洋球员。
这成材率,哪支俱乐部比得上?
但问题是健力宝当年海选时,可是将那个年龄段大部分好苗子都挑走了。
就培养出这几个“庸才”,踢出这样的烂成绩,着实说不过去!
所以一直以来,这件事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然,按照曾政的意思,健力宝这支队伍的“编制”最好能不撤销就不撤销。
留着这个名头,还是有一些福利能领的。
就像现在。
国内哪有一支队伍能取代国青,参加土伦杯?
等世界杯之后,竹鞋有空处理健力宝时,曾政还需要朱光护这些人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