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木兰秋狝()
大驾卤簿逶迤数里,前后不能相望,还是如往年一般,可谓是浩浩荡荡,大气磅礴。
可康熙的心情并不太好。
人老了,总是更加地重视感觉,一代君王也是一样。
过去两年,对自己亲手抚养长大,寄予厚望的太的废与立,似乎一下把他的身骨给掏空了。
康熙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往前,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他当了一辈的皇帝,为这个大清朝劳累了一辈,无论喜欢不喜欢,做一个皇帝,合格的皇帝,已经成了他的唯一。
所以,他才不希望有一个闲散的落寞的余年,所以,看着这些长大的儿们,他的感觉才会如此复杂……
康熙拿出一只银质酒壶,喝了一口药酒,缓和了心口隐约的闷痛。
可惜,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哪怕不愿意,不服老,到底岁月不容情,就连天上的仙翁都说,君王的寿数乃是天命,天命不可违……看来,他也到了应该好好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了。
胤禛是个聪明的孩,康熙喜欢他,作为君喜欢,作为父也喜欢,虽然一开始没打算将他培养成储君,但,最起码,这孩将来也要是如二哥福全一般,扶持君主的贤王。
正因为期许,所以难免要求得严格了些,就像他给那个孩四个字——‘戒急用忍’,苏轼说:“君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就是因为希望那孩行得稳,走得远,所以,才隐隐切切地嘱咐了这四个字。
康熙越思,越觉得心头儿有些悲意,忍不住念起身边的老臣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曹寅,曹寅小小年纪就入宫做了他的伴读,十七岁时,又成了他的贴身侍卫,忠心耿耿,相伴相随十多年,于他来说,曹寅已经不仅仅只是个臣了,而是亲密的家人。
记得去年十二月,两江总督噶礼,递密报,参奏曹寅,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足足三百万两,请求严惩。康熙接了密报,一个人在养心殿彻夜未眠,心里酸痛,他当然知道曹寅那亏空大部分是怎么来的,多数是他南巡造成。
可是事关重大,迟早要有处理的一天,想了许久,想到当年曹寅外放离京,君臣依依不舍,那是冬日天寒地冻,曹寅响当当一条汉,哭得眼睛通红,跪在雪地里给自己磕头,磕在冰碴上,划了一道又一道的血印,自己扶都扶不起来,走时更是一步一回头……
康熙还是叹了口气,压下了奏折,只是私下谆谆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