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朱常安,同时面临着好几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皇帝要为太后祝寿,想要好好乐呵,做点什么让老太太高兴一场!可皇帝不知是惰于费脑筋,还是有意要考验众皇子,竟命各皇子一人出一个祝寿的点子!谁的点子好,最后被采纳,皇帝便将赏个恩典!
各皇子摩拳擦掌,急于表现!除了可以求赏,这绝对也是夺嫡路上的加分项!朱四也是一样!他太缺机会了!他一心要把握此机!
第二个难题,祝寿的话题一开,阖宫上下都为寿礼费透了脑子!皇后贵妃都出身大族,自然不急。可昭妃却睡不着觉了!对她而言,如何不丢面子还要出挑,如何少花银子还能给儿子加一把推力,这都是大问题!昭妃愁扰,准备寿礼这任务自然交到了儿子那儿!
第三个大难,朱常安手里人越多,银子便越缺!他手里有几桩买卖,却不足以维持他日益扩大的圈子开销,也不足以招募更多的幕僚和人手!披荆斩棘,他每跨一步都要花费银子,哪里能弄来银子?他愁啊!
于是乎,朱常安和他的幕僚有了一个完美的设计,不但可以完美解决眼前,还足够维持长线!
他做了完全的准备。御书房,在众兄弟提出贺寿主张,建议如何为太后大肆摆宴,如何修庙塑佛,如何修宫建园之时,他提出了游船南下!
众兄弟纷纷嘲笑,暗讽他不懂朝政,这是要败坏他们兢兢业业为国操劳的父皇的名声。
可他鼓足了勇气不卑不亢,将早已演练了数百遍的一番话,底气十足据理力争!
他阐明了南下的可行性,分析了大周的太平盛世,他还引经据典,从孝讲到礼,他功课做足,从气候讲到人文,他将朝廷现状两江经济和人文状况全都拿出来一一分析。
两江赋税和赋粮数目占大周的三分之一,盐课银占大周总数的一半,人文才子辈出,以浩荡皇恩控制江浙的必要和必需这一切,都让皇帝的兴致也被极大调动了!
他察言观色,皇帝一动心,他这才摆出,太后如何喜欢吴文化,喜欢昆腔,喜欢那些朦胧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皇帝南下,并不为享乐,而是一全孝心,是该万古称颂的孝行,非但不会坏了名声,反而是将吾皇品行传播大江南北!
而最重要的一点,朱四拿往年数据拿出来做了个对比:
在京中摆宴祝寿的开销皆由朝廷来,那保守估计至少需要数十万两雪花银,若是规模大些,只怕百万两银子也是挡不住的!
可若一路南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