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关注这个?”
“老黄跟我说的…他说有个叫什么XO的组合,四个中国成员回国发展,叫什么归国四子…”
“归国四子不是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还有钱三强嘛?”
“…反正我看媒体都是这么报道…”
“狂热的追星文化、偶像文化,不用管…这股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顿了顿,沈旭东补充一句:“我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流量+粉丝,完美契合互联网的打法…”
“怎么说?”
“大数据呗…你自己都说了一亿转发,那他演个电影、电视剧,该有多少粉丝买票?”
“徐婧蕾已经找了那个吴凢凢拍电影了!”
“那…粉丝电影岂不是会很快成为主流?”
沈旭东摆手:“拉叽霸倒吧,要是流量明星的粉丝能砸够钱,那么所有的控评,做数据都不存在必要性了,因为粉丝的钱那就等于已经交出来了。
为什么要搞评论?为什么要搞数据?就是因为这些流量知道,凭他们的本事,和欣赏他们的粉丝的本事,是搞不到多少钱的,只有路人也一起消费才能有足够的钱…即便互联网下场砸钱做票补,最多也就3到4亿的票房…”
“古代街头卖艺的,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众,表演结束求赏钱时,大部分先前吆喝鼓掌得很热烈的会默默地后退,仅有少数中的少数才舍得掏出钱丢过去打赏。”
“对,就是这么个情况…但粉丝会刷数据,会做营销,再结合资本的推波助澜,能迸发的能量还是很强大的…”
陈都铃又插话:“粉丝不会为了偶像砸票房嘛?”
沈旭东很认真道:“爱豆不是有且仅有一项需要粉丝花钱的地方,而是可以有无数项,比如周边、代言、专辑、电影、演唱会等…粉丝没有那么多钱的,而且,追星还有饭圈这个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交娱乐活动,很多人了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喜欢明星,但看电影这事…太个人化了,明显违背了“社交娱乐活动”的初衷,很多人享受的追星的过程,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审美…”
……
这个话题结束,徐争聊起了张艺某还有《寄生上流》…
“去威尼斯了?听说口碑很好?”
“听说评分高达4.6分?”
“唯一一部评分过4分的电影?”
沈旭东点头:“本来想去戛纳的,没赶上时间,所以就去了威尼斯…”
“能拿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