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来营销知名度。
一首专辑最少十首歌,大多也只有一两首能算比较好听,比较火的歌。
其他大半是凑数的,但你架不住,这些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受众会喜欢。
所以这歌手的知名度就渐渐被炒作起来了。
而几年后随着网络流媒体的兴起,很多音乐制作人发现。
诶!以前乐坛都是被唱片公司垄断的,大家写出歌来,可却只能卖给唱片公司。
而自己或者因为形象不佳,或者因为某方面有短板,根本没唱片公司愿意签自己。
自己就算再有才华,也只能给那些歌星当绿叶。
甚至有时候歌卖给他们,就成了他们的原创,自己连当绿叶的资格都没有。
可是当流媒体出现后,就不再是唱片公司一手遮天了。
大家发现,原来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自己的歌。
毕竟自己写的一首好歌,如果可以自己唱,自己发,谁愿意卖给唱片公司。
而这首歌一旦火了,哪怕这个歌手没其他作品,但只有一首歌被大家记住了。
哪怕只火那么一年,甚至几个月,对他们而言就足够了。
以前把歌卖给唱片公司,一首歌就是几千块,高一点两三万。
可自己成了网络歌手火了,哪怕就火一个月。
给他们带来的收入,那也可能是以前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于是大家就可以看到网络上隔三差五就有一个新人冒头,溅起两三滴水花,没多久就又消失不见了。
这也是大家对网络歌手评价不高的一方面原因,大多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输出。
而且以前那些流行歌手,哪个不是靠唱片公司帮忙收那些音乐人的原创歌曲过活的。
以前某些歌手巅峰时,一年能发三四张专辑,可里面的歌不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收来的?
后来正因为人家不买歌给他们了,人人都自己唱了,他们很快就江郎才尽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华语乐坛就碎片化了。
就经常有些什么音乐院校的讲师,还有所谓的歌手,对网络歌曲展开批判。
为什么他们要批判,因为不批判,就没办法显示他们的权威啊!
因为网络时代,流行音乐的碎片化,这导致以前他们这种掌握乐坛话语权的权威没落。
所以他们和网络歌手天然就是对立的,网络歌手的存在就是挑战他们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