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往往也有数百上千行,谁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何况,编程是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容不得出现半点错误。所以,只能是从头开始再编写一遍,等同于再一次创造。
于是,当众人无法从杨玉廷的物品中找到可以印证他就是那个神秘电磁波要联系的人时,大家便把注意力放在了搜寻同时出现在杨玉堂和杨文静笔记本中,那个用来加密文件夹的高级加密程序上。
尽管认可了凌战提出来的“第四种可能”,也就等于排除了杨文静一案是杨玉廷所为,但是出现在杨文静笔记本中加密文件的高级加密程序,不论是重案组还是国安局都没有排除是杨玉廷编写的可能性。同样,也不能排除文件夹中的英文情书,也无法排除是杨玉廷写给杨文静的可能。只是还不清楚两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而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齐志斌把从杨玉廷早已整理好的离境行李中找到的一个大容量移动硬盘连接到电脑上,在其中众多诸如有关《英国文学史》课题研究论文,讲义,生活图片,风景图片等等文件夹中发现了一个标注为“隔离病毒”的文件夹时,心中顿时升起一丝疑云。
对于普通计算机用户来说,发现被病毒感染的文件后,因为有些文件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用杀毒软件成功删除,所以只能选择把这些被感染的文件转移到“病毒隔离区”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可是对于编程水平达到了黑客级的杨玉廷来说,在其电脑硬盘中发现这样的文件夹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当然可以解释为,杨玉廷是为了破解“病毒程序”才故意保留下计算机感染的原始病毒作为样本使用。但是细心的齐志斌却不能完全赞同这种想法。同样是计算机编程爱好者的他,也曾做过类似的事情。不过,每次常识破解之后,他都会随手把病毒程序删掉,绝不会保留下来。
所以,齐志斌很好奇黑客级的杨玉廷究竟在这个文件中保留了什么东西。
为安全起见,齐志斌先把这个被杨玉廷标注为“隔离病毒”的文件夹复制了一份,移到一只空白的U盘中,插入一台基本上不用的电脑上,这才尝试着打开。
非常顺利地打开之后,看到其中共有四个文件,分别被标注为“病毒Ⅰ”、“病毒Ⅱ”、“病毒Ⅲ”、“病毒Ⅳ”。顿时让齐志斌对自己刚才的怀疑产生了动摇。
“难道真的只是病毒样本吗?”
心里嘀咕着,齐志斌还是把鼠标移到“病毒Ⅰ”上轻轻点击了两下,顿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是一长串计算机程序。因为没有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