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好幻想的永远都是残酷的事实,而事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相,真相从来都是用来扭曲的,特别是在历史的记载上面。
对于第一道防线一万秦军的全军覆没,官方肯定都是“正能量”的宣传,为此还会发挥想象力编出无数关于那一万守军奋战的过程,强调忠贞与不屈,另外就是与敌皆亡的勇气。
很多时候不需要没有经过扭曲的真相,残酷的内容里总是需要用美好的点缀来强调一切,给予更多人一个榜样,哪怕那个榜样是叫谁谁谁去送死。
第一道防线一万秦军的报销是挡住匈奴人五十七天,可能还会消灭二到三万的匈奴人,对于蒙恬或者是秦国的任何人来说,一万秦军的消失是值得的,无比的值得!
按照军事角度来说,死人不是关键,是人死了之后有没有为战争起到相应的帮助,蒙恬利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将第二道防线加固得更加坚固,同时对于各座武城的驻军调配和后勤物资的储存也相应增强。所以豪不虚伪的说,第一道防线的一万秦军是死得其所的。
头曼拔除了定边城,他没有欢呼得到的胜利,除非是无知的牧民,不然匈奴的贵族就没有一个人因为得到这场胜利而欢呼。
为了攻克本来不存在的三座武城,匈奴付出了三万多人的死伤,其中有将近六千人是冲进较大的武城被烧成了骨灰。
人员的损伤对于头曼来说不是多大的事情,游牧民族的士兵是各个部落的牧民,牧民就像是野草一样割了一茬总是会再长一茬的。
真正让匈奴贵人们开心不起来的理由只有这是一次没有收获的胜利,在破城之后他们没有抓到多少奴隶,也没有缴获多少物资,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能被接受的胜利。
别看游牧民族没知识,但是他们对于战争的理解在很多时候比华夏政权要正确得多,他们讲求的是有收益的战争。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打仗,什么样的战争才值得去打,他们有自己的计较和看法。
吼叫几声亏本了,头曼脑袋壳有些发疼是在定边城的后面还有非常多的武城,数量之多是他们哪怕两个月能拔出一个,都要打上三年五年的数量。
头曼脑袋壳发疼,一些部落的首领却是心里发麻,他们不善攻城啊,打一个不到一万人驻守的城池都要花两个多月和付出二三万人的代价,那么打十个城池岂不是要花掉二十个月,人也要死上二三十万,那打进秦地人也不会剩下几个了。
这个时候冒顿带着他训练的一万骑兵来了,他了解情况后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