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道佛两家在长久的相互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类似的分级制度:道家的灵丹、赤丹、金丹境界以及佛家的六言、十二言、十八言境界。
道家的灵、赤、金三重境界,象征的是道家术者在单次施术中,能够同时使用的符文的最大数量,各级对应的数字,分别为十二、三十六、七十二。同时将未及灵丹境界,但又能使用符文的术者,称为“始灵”(如马小玲、老王都曾使用八个符文,他们定然是始灵以上,但未必未及灵丹)。这一境界并不常被提及,只是为了便于区分而引入。
佛家的分级制度看似简单,鉴于其发展的波折历程,却需要引入更多的说明。一如之前说过,法术自汉代形成体系,兴盛于唐,而在唐代发生的,深刻影响并推进了佛家言咒发展的事件,正是家喻户晓的唐玄奘西去取经。
名满天下的唐三藏在西行之路中,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登西天极乐,取得普世的经文。在这一艰难困苦的经历之中,玄奘深刻意识到,佛家以冗长的经文作为言咒施术的载体,实在流于繁琐,以至于佛家术者常常在战斗中陷于被动(尤其是遇到突袭时无法进行快速的反击)。为此,唐玄奘回到中土以后,将普世开化的任务交托给一众弟子师兄弟,自己则闭关钻研佛经言咒,于大千道理、无穷文章中,穷极思虑,终于参透玄机,返朴归真,从六字真言“南无阿弥佗佛”中,得当头棒喝,由此建立起了以“六言”为基础单位的施术体系。
他将六字真言按意思拆解成“南无”、“阿”、“弥”、“佗佛”四个起语,引导“惩妖”、“治愈”、“增幅”、“降佛”四大类型的法术;又立下“戒指”、“劝指”、“禁指”、“断指”四种指诀,控制“南无”和“佗佛”单次施术的强度,以双手合十的礼仪,引导“阿”、“弥”法术的施放;最后,以六言、十二言、十八言为区分(每个境界还有上中下三个品级),划分出三种引导“一”的力量的等级,不使用传统经文为载体,而以有限字数的通俗语言,表达出内心真正愿景的形式来完成施法(这体现了佛道中不打诳语、认善认恶的思想)。至此,一个大大简化了佛家施术过程的体系顺利完成,并通过唐玄奘的巨大影响力,迅速传播,逐渐成为了佛家术者的主流体系,并在岁月变迁中,划分出了不同流派,流传至今。
试问一个达到赤丹、十二言境界的双修术者,能否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呢?
根据以往的实战经验,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肯定,这个双修术者面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