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铁托不想撇清关系而是不能,此时面对着苏联的军事压力,他迫切地需要外部支持,哪怕是这种支持的后果有些难以预料,他也必须要,否则真心是会被苏联一路吊打。
此外,铁托也不是没有后备手段,他一面是引入美国的支持,另一面也通过李扑克内西、卢森堡和季米特洛夫向苏联释放善意,表明自己并不是完全投靠美国。反正铁托这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闪失后果都难以预料。
这也就直接导致1945年的下半年欧洲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恢复平静,土耳其、南斯拉夫爆发的军事冲突,让刚刚经历过二战硝烟的欧洲人依然是提心吊胆,生怕一觉醒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尤其是随着南斯拉夫、土耳其的冲突愈演愈烈,甚至将苏联和美国直接卷了进来之后,有一部分爱好和平的欧洲人坐不住了,他们不光希望立刻结束地区性的暴力冲突,还希望能有一个全新的国际机构来处理国际纠纷问题,至少要能避免三战爆发不是么。
而这种呼声也越来越大,进入到11月之后,呼声达到了最高峰。这使得各国政要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其实按照二战中盟国达成的相关协议,在战胜了轴心国之后,一个全新的国际机构将取代之前的国联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苏联和英美之间的矛盾,这个新机构就半路搁置了,毕竟如果苏联带头表示不参加新机构,中东欧的那一票国家也都不会加入,那么这个新机构还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苏联单方面的竖起独联体的大旗之后,原本盟国相关协议准备建立的新机构直接就可以说是腹死胎中。美国人和英国人为了对抗独联体,现在正在积极的谋划组建北约体系。如果不是现在民间的呼声太高,而北约对抗独联体的意味又太浓,美国人和英国人害怕引起苏联的进一步反弹,才暂时搁置了北约的集体宣言。
当然,北约的成立是不可阻挡的,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而未来的联合国在民间压力的推动下,暂时抢在了前面。
1945年11月1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华夏为首的五国代表在布鲁塞尔“欢聚一堂”,在此讨论建立联合国的事宜。其实相关的框架之前已经打好了,需要的只是一个认可谈判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首先就是联合国宪章的几个核心问题的争吵,说白了就是怎么分配五大流氓的特权,反正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大国一致的原则如愿以偿的再次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