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揪心
“好好的国有企业,干嘛就拿给私人了呢?大家不仅身份没了,连饭都没得吃了,唉,乱了,乱了……”
听得出来,这个人只怕也曾是国有企业的职工,说不定也是被下岗了的,或者是面临即将下岗的人。
看到他忧心忡忡的样子,韩东也没有再追问了。
兴团区轴承厂的问题,昨天去富义县的路上,曹思豪在介绍王庆林的时候,提到了兴团区轴承厂,这个厂的改制正是王庆林的政绩。
一个国有企业,被作价五十七万元,出售给另外一个民营机械厂。
同时原轴承厂的工人,在改制以后,并没有享受多久的好日子,便全都被解雇了,导致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
这中间肯定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员工,因为各种原因,在谋生技能上面,相对比较薄弱,离开了国有企业这个大家庭,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和引导的话,很容易就生活困难。
这也正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很多职工下岗以后,生活无着落,于是上访、***,种种不好现象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中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政府部门,没有真正将他们的利益放在心中,没有妥善地解决好。
这是华夏国改革过程之中的阵痛,是改革付出的一些代价。
韩东虽然有心改变这种状况,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就算韩东有着先知先觉的记忆,但是他还是无能为力。
一个人的力量,跟整个历史大势相比,是十分渺小的。
即使韩东背后还有韩系这一个巨大的势力,但是韩东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华夏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的很多问题。
韩东也曾努力过。
比如韩东在富义县的时候,就想出了好的法子,以邓关纺织厂为例,弄出了政府、投资方、工人三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决定厂里面的大事。
这个制度是好的,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可是在韩东离开以后,没多久,这个好的制度便没有得到好的执行。
现在邓关纺织厂已经不在了,唯有剩下破旧的厂房。
而里面的工人,想必现在的生活,都不会多么好过吧。
可以说,韩东搞出来的富义模式,如果各级政府,都能够严格按照实施的话,那么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便不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