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逃跑的时候他就飞了,哪怕仅差了几分钟,事实也被改变了。
滞后的事实是没有办法作为证据的,哪怕只是作为下一环推论的支撑都做不到,一旦被改变,这一整条线索可能就断了。
所以,现代刑侦更追求现在证据,也就是那些没有办法随着时间更改的东西,比如基因,再过去十年也不变,比会因为时间改变的过去证据要可靠的多。
那么一个人的心理是算过去证据还是算现在证据呢?其实都算。
一个人在杀人时的心理可能是过去证据,杀人的时候他可能非常凶残,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他又感觉到恐慌和后悔,所以要是照着那种一看性格就很凶残的人去找,就可能根本找不到。
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属于现在证据,就和基因一样,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如此,只要能够找到他的基础性格当中的特点,那就掌握了如同基因一样的铁证,这正是精神分析法所存在的必要性。
只要你想推断一个人的人格,就必然要进行精神分析,哪怕是通过行为先推断这个人的性格,但最后也必然变成纯粹的精神分析,因为只有纵向深入,才能找到一个人人格当中最坚实的最不易改变的现在事实。
而基于人格的现在事实甚至有可能比基因要更容易锁定凶手,因为如果要比对基因,就得先接触到凶手,但人格是可以外化体现的,并不需要进行现实当中的触碰,而只需要观察,就能够进行比对。
这也是为何现代刑侦学当中需要进行走访调查,要对嫌疑人的熟人朋友邻居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的原因,这就是在进行人格比对。
可能有人会说,看到的这些采访环节当中,那些被采访者都在说凶手是个好人,这种比对真的准确吗?
但实际上,现代刑侦学当中进行的这种比对不是基于对方口中的评价,评价他是好是坏,根本就无所谓,目的是从这些知情者口中了解到对方一些生活上的细节。
也就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就只能听出个好坏,而真正的刑侦专家却可以从所有的这些评价当中收集到足以判断对方人格的证据。
现在事实就一定比过去事实更重要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由过去累积的,判断一个人人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了解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这也是现代刑侦学当中采取的手段。
毕竟像席勒和詹娜这样天生具有强共情能力的人很少,要是指望他们去通灵,那基层警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