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不容易有机会能下班早一点,还是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机会难得啊!
把人送走之后,直接瘫倒在床上好好思考人生,突然觉得这蜀都所的事儿还挺有意思,如果就这样继续下去,肯定还能够知道很多新歼研发幕后的故事,这待遇还真是够牛逼了。
......
光学实验室的动作很快,完全赶在了预定的时节点把相应军用护目镜技术全部搞定,从加工注塑到镜片镀膜,全系列技术都已经转移到蜀航工厂进行实际生产,即将出口英国的欧版护目镜已经在生产当中,一切都是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得知蜀航要准备经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再采购一批新的生产设备,还没有正式加入的丁一博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前往山城考察之前就把相关设备生产单位联系到位,对方生产单位直接来蜀航进行实地考察,从而针对性地定制生产设备。
有部分设备生产单位就正好是蜀都片区,那也是第一时间就派来工程师实地考察,而汪正国自然就忙着接待,提出各种意见和要求,一连好几天时间都在这样的日常事物中消磨过去,期间也抽时间拿到白斯文教授翻译的护目镜参赛资料,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第一时间走国际航空特快件发了出去。
八十年代的中欧之间已经有固定洲际航班来回,共和国更是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同西德建立外交关系,想要参加一个西德举办的工业设计大赛,虽然有些手续要报备,但是蜀航背后的科研基金挂着航空工业部外皮,倒也不至于被特别对待。
汪正国为了蜀航的光学巨头之路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眼看着情况也是顺风顺水,那么远在帝都,同样也有很大一拨人围绕着刚上市销售的墨镜研究着。
对蜀航墨镜最上心,那必须是蜀航的对手大民眼镜,也是在帝都某光学材料研究所,坐在会议室里面的一群人正各种“伤脑筋”,墨镜上市销售,他们是第一批排队拿到产品,东西拿回研究所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是愁眉苦脸着。
“确实是好东西,从来没有想过眼镜还能够这样制造,用树脂材料制作,这在国外也是才大规模推广没几年的新技术,没想到国内居然有兄弟单位能够做出来,看来我们的光学产业还是很有些能人啊!”
说这话明显是一个没多少情商的家伙,当着这么多自己人的面夸对手牛逼,虽然蜀航采用的树脂材料眼镜技术确实非常惊艳,要是他们没有做蛤蟆镜项目,那肯定是随便怎么赞叹都行,但问题是现在这家研究所正是同大民眼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