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色彩的记录,不管cmos还是ccd传感器,这两者其实都不能直接感应外界的环境色彩,它们只能感应光的强度,也就是感应黑白。
而之所以能够出现彩色像素传感器方案,它实际是通过给每个像素点对应增加拜尔滤镜来实现,该滤镜可以将光线明暗信息转换成彩色信息,也就是通过该技术来捕捉色彩信息。
当然,能够将光线明暗信息转换成彩色信息的技术,也并不仅仅是拜尔滤镜这一项技术,但它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技术,在输出的色彩信息、传感器制造难度、成本等方面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拜尔滤镜自然就成了未来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技术。
纵然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就陆续有光学传感器巨头寻求性能更好的滤镜方案,实现更加优秀的色彩捕捉效果,富士、索大法等巨头都先后推出过非拜耳滤镜方案的彩色传感器,结果其实都不怎么样。
虽然性能上面有一定提升,但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却居高不下,难以推广开。
拜耳滤镜是数字式光学传感器实现色彩捕捉要求的最佳方案,该技术于1976年获得专利,持有人为拜耳,直到此时的1985年,该专利还远远没有到期,好在此时的数字式光学传感器没有大规模市场化,获得专利授权还是相对比较容易。
也就是拿到了拜耳滤镜的专利授权之后,手头有了来自专利持有方的原始技术,白斯文教授才有底气说能够在86年把20万像素黑白传感器和5万像素彩色传感器同时推出。
至于为什么同等技术水准下,能够做20万黑白像素却只能做出5万彩色像素,这就要说起拜耳滤镜的工作原理:
一个像素点里设计有四个感光器,即:绿-红-绿-蓝,通过这四个感光器对不同的光线过滤,实现彩色数据输出。
而单个像素点内要集成四个感光器,这就是黑白传感器所没有的,自然就导致单个彩色像素点的工艺相对黑白像素点要更加复杂化、体积巨大化,最终导致在同等传感器大小的条件下,做出彩色像素点肯定要比做黑白像素点更少。
好在这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以五万个彩色像素点去捕捉色彩,其实还差不多可以接受,反正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本就是在国内才刚开始兴起,真要是翻出一张八十年代彩色胶卷洗出来的相片,那色彩其实也只能算是一般。
将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拿来和数字式传感器捕捉色彩打印的照片做对比,那确实不是同一个级别。
毕竟!这是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