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想要兵不血刃收复幽燕,结果处处受制,尽失先机,对垒之时竟然还命令不得向辽国擅自释放一箭一矢,导致主动全部失去。
而且大战之日天公不美,赶上北风大雨,震雹如拳,宋军当面不能相视,自中午至晚上风雨更急,参战的将领都是西军将领,本身就对河北平原的地形不熟,对辽军骑兵的突击战法不适应不熟悉,还在沿用打西夏的战法,导致了最后的大败。
这次失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不占才造成的结果。
天时不占是赶在了这么个暴雨冰雹的天气开战,其间数次被辽军趁夜色偷袭。
地利不占是西军不熟悉河北平原的地形,按照西北地势布置军事,处处掣肘。
至于人和不占,那从道君皇帝想要兵不血刃,彰显自家威仪,童贯任人唯亲,到西军各处将领彼此不服,勾心斗角,再至西军刚征剿完方腊不久,人心思安,疲军作战,个个不愿打仗,几乎都全了。
这次战败后,童贯把罪责全推到种师道身上,奏请朝廷,道君皇帝震怒,觉得种师道怠慢战机,随后免去其东路军统帅、都统制的职务,任命刘延庆为东路军统帅。
然后第二次进攻析津府,这次败得更惨,被辽国在燕京几千人打败了刘延庆带领的十几万人,一路追杀至白沟,刘延庆根本没有精湛的指挥能力,而且胆怯畏战,只知道逃跑。
赵楷便是这时候挂的兵马大元帅想去收获军功,结果一听到战败消息,吓得连京畿路都没出,就折返了回去。
赵柽曾多次琢磨,此番夹辽虽然不至于和正常发展那么悲惨,但也未必就会好上太多,惨败倒不至于,毕竟进攻时间已经延后了许久,天时变化,人和也少了疲兵。
可是,双方的将领和军力配置却没怎么变,对方依旧是耶律大石和萧干。
并不是说西军的将领们就不如耶律大石,实在是西军内部派系繁杂,勾心斗角,没谁或者哪个家族将门,愿意不遗余力地打仗。
而耶律大石是什么人?那可是开辟一国的人,并非在辽国原本的土地上,而是带着几百人西征,生生地打出了一片天下,建立国度,只不过依旧称辽号罢了。
而事实西辽其实已经不算辽国了,是属于另一个国家,耶律大石凭借己力打出来的国家,他是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
所以,赵柽认为析津府一地,在这两人的防守之下,以当前大宋西军的状态虽然不至于会惨败,但也并非那么好胜,极可能陷入到一种胶着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