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里长是说有人专门做臊子,然后卖给刀削面的面馆,别人不用自己做了?”
照磨吕煜头一次听说这种模式,面馆的臊子不都是其本身做么?而且千馆千味,谁的臊子好,别人都要想尽办法弄到方子。
朱棣接过话:“在南京下又便宜又好吃的是卤煮,猪肠、猪费、猪血等不值钱的东西制作而成。
下丘村负责采购、制作、批发,其他人只管准备火烧或米粉、米线,有口锅,能够热着卤煮便成。
他们如果自己做,成本要高于从下丘村买,若下丘村在太原府开个刀削面店,然后加分店,别的面馆就不用活了。
本地可以拿着配方做了臊子卖,百姓自己买了回去做面也不错,就当是居必七的搬面酱和下饭酱。”
他用另一个实例来说,南京卖卤煮的摊子全从下丘村进货,又干净有便宜,自己洗干净的肠子都很费劲。
六个人对着朱棣点头笑,口中应着,又看向朱棡,这才是正主。
“咱们慢慢喝,麻烦里长安排人做臊子,鸭肉的咱也要,到时候给大家尝尝。”
朱棡觉得还是等臊子炒出来再说,现在别人不信,至少本地人没吃过闷子,闷子这东西挺特殊的。
有十个下丘村的人离开,去旁边的地方做臊子,他们做的臊子必然比现在的好吃。
现在还没有香叶、草果、丁香等调料,五香粉与十三香都没有,八角用的也少,那些东西属于药材。
受物流条件影响,不同药材的产地也不一样,好不容易弄到一点,都是拿来治病的,谁能考虑搭配着做菜?
元朝时候没有的,明朝初期战乱刚结束,又限制百姓活动范围,想凑起调料很难。
队伍里有,倒不是说药材,专门做菜用的,包括价钱降下来,但还是很贵的胡椒。
不做羊肉臊子,不放胡椒,省了,放胡椒成本太高。
十个人用大锅炒,东西都是现成了,包括蒸好的面筋,这个通常配合着面皮吃的,面粉做面皮剩的面筋正好加在面皮里。
臊子里面先不放丸子,丸子容易碎,泡到水就完了,除非用琼脂混合加工的,它最后要吃的时候,单独加在臊子里即可。
这边朱棡继续与六个府官聊天,包括最小的老五朱朱橚也加入进来。
郭知府等人的压力很大,当领导懂的东西被员工多的时候,认为在专业上能够独撑一面的员工就很怕领导不满意。
领导应该负责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