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地藏漫步于长街之上,手拿着糯米团子,怡然自得的咬下了一口。
蒸熟的糯米经过反复捶打,其原本的颗粒形态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口感更是细腻且充满韧性。
轻轻咬上一口,碳水化合物所特有的香甜气息直接在口腔中扩散开来,越是咀嚼,就越是美味,让人的脸上忍不住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而那糯米团子上粘着的黄豆粉,则为这香甜且黏糯的口感增添了新的层次。
一共五串糯米团子,山中地藏很快也就吃光了,并且关于乞食这件事情,也如同被咽下肚子的糯米团子一样,丝毫没有被他放在心上。
当初世尊释迦牟尼还未成道时,不也一样曾一麻衣,一钵盂,带着弟子乞食于百姓家中。
这并非是出家之人不事生产,好逸恶劳,而是云游乞食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磨炼意志、传播佛法、广积功德、普度众生的修行。
进行此种苦头陀式修行的僧众,必须得遵守“每日一食”、“过午不食”、“不喜不慢”、“不捉金钱”、“不宿屋舍”等戒律,其修行过程之艰苦,远超寻常人的想象。
不过他们也通过这种严持戒律,少欲知足的形式,施教化于无形,助布施之人起善心,种善因,从而助众生脱离烦恼苦海,使人与人之间更善良和睦。
如此行为,与世俗众生耕耘播种其实别无二致。
只不过世俗之人耕的是有相之田,种的是有形之地。
有形之田地好耕,无相之心田难种。
出家人耕无相心田,种无念心地,收获的是清静无为的菩提之果。
所以山中地藏丝毫不会因为自己乞食的行为而感到难为情,这在他人眼中或许会觉得山中地藏脸皮太厚,没有羞耻心。
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山中地藏如今的心灵修持,已到了宠辱不惊,完全不在乎世俗眼光和他人看法的地步。
至于那个失语孩童的康复,那也并非是山中地藏的施舍与好心,而是他的母亲这些年来不离不弃,即便生活再怎么艰难,也依旧心怀善意,从而收获的果报。
正所谓种善因,得善果,一切皆是缘分。
当然,即便是这样一个失语孩童能够重新开口说话的事情,在这萩城之中,也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趣谈,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根本就翻不起丝毫的浪花。
但这世间也总有那么一类人,天生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哑巴说话这种事情或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