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性爆发。
原本应该是挺妙的。
但后来写到这里我发现一个问题。
因为詹元子的死本身很“无常”。
完成这件事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目的与无奈,包含拦江鬼与敖知弦在内,没有哪一位是因纯恶而杀人。
这天然伤害了复仇的顺畅性与爽感。
好人打坏人最单纯、最好爽,但爽完就没了。
背景与人物一旦复杂,回味会多,却难免伤害爽点。
感觉表达(人物/内核等)与爽两者很多时候是拮抗的。
挠头,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再谈谈我构思故事的流程。
总共差不多是七层。
第一层是确定全书的底层逻辑与背景。
包括社会的架构、故事的底色、核心主线、战力体系、各方势力(主要是其诉求),世界随着故事进展在时间、空间、形态上的变化,以及主角在每个阶段扮演怎样的角色。
差不多是世界观的意思。
第二层是主角个人的历程。
比如实力进步速度。
各阶段发展方向——寄人篱下、独行侠、自立门户等等。
主角各个阶段的对手分别会是谁——在哪个层面(经济、武力、权力),如何产生矛盾与对抗。
相应的,在这个阶段他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第一、二层是整本书的框架,开书前就完成了。
第三层次到了卷。
在每一卷,我希望有一到二个完整且独立的故事内核。
比如说第一卷有两个内核。
第一个是武者关于人生的态度。
其表达主要依靠两个人物,洪坚与李鹤鸣,通过他们各自的选择和经历,进行对比彰显。
第二个是异乡人来到新世界渐渐扎根的过程。
具体通过洪范和家族间的关系转变来展开。
第二卷则是复仇与无常。
选定了内核,我才能确定蛇人攻城、总督与州守争斗之类的卷背景,并且与第二层主角个人的发展进度相互调和,罗织出卷故事主线。
第四层是重要配角的个人线。
这里的重要指的不是篇幅。
比如说在第一卷的洪胜、洪平、郑芙蕖。
比如说在第二卷的白嘉赐、詹元子、吕云师、苏佩锋、敖知弦、屈罗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