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熏陶,全忠正在由一个王府长随,向合格的军人转变。
朱弘栋非常满意这种转变,一个长随并不缺,只要他需要,跟鲁王开口,随时可以要过来十个八个长随。
但是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军官,可就费劲了,没有一段时间的熏陶和培养,压根儿就别想培育出能够让朱弘栋满意的近代军官。
朱弘栋将桌子上的账册向前一推,指着账册对全忠说道。
“镇江府库存有将近三百万石粮食,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这些都交给你的后勤营掌管,你立刻派人接管镇江府的所有仓库。”
全忠一听这话高兴坏了,本来他正为新军每个月要吃掉将近一万两白银的肉食犯愁,没想到刚刚打下镇江就有了一大笔进项,这么多的粮食和白银,足够新军吃上一二十年的。
再想想王爷马上要去打应天府,应天府那里肯定收获也少不了,这样新军的粮饷就再也不缺了。
“王爷放心,我这就安排人去做,保证一两白银一粒粮食都不会丢失!”
…………
第二天一早,朱弘栋早早起床,吃过早饭之后,立刻带领全军再次踏上征程。
这次再启程的时候,第四团已经被留在镇江镇守,前进的只剩下三个团,即便如此全军仍然有一万八千余人。
经过昨天的打击,清军的水师彻底溃散,这次朱弘栋带领船队再次进入长江的时候,江面上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清军水师的踪影。
也不知道残余的那些清军水师,到底跑到哪儿去了,会不会被清军将领重新收拢起来,再次给船队造成麻烦,这就完全无从知道了。
船队背靠朝阳向西行驶,走过几字的上面一横,在下午时分抵达了八卦洲,远远的看到了应天府城墙。
朱弘栋将船队停泊在八卦洲,将船队里的主要军官聚集起来,统一开一场攻城前的军事会议。
应天府曾经是大明朝的都城,并且又是太祖朱元璋和皇后合葬的孝陵所在地,所以应天府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压根不必专门找人去询问。
朱弘栋拿出一副应天府的大地图,指着应天府给手下的军官阻击普及常识,毕竟他手下的这些军官很多人以前都是大头兵或者小军官,对应天府压根没有足够的认识。
“应天府是天下有数的雄城,总共动用了将近三十万民夫,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才建成了这座应天府。”
“应天府总共是由四座城互相嵌套而成,最外边的是外郭城,全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