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建军之初,韩桢与聂东就定下了基调,以花装为主,纯队为辅。
有了火器和骑兵营后,才慢慢有了步坦协同这套纯队战术体系。
好在对手是西军,也不擅长平原纯队野战。
时值正午,日头猛烈。
沐浴在阳光下,胸前的描金龙纹,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头顶上方,玄底白字的韩字大纛,迎风招展。
韩桢骑在战马之上,心情激荡,意气风发。
环顾一圈整齐的整军,他高声道:“封妻荫子,就在今日!全军出发,迎敌!”
“迎敌!!!”
四万将士齐齐高吼,声势震天。
轰轰轰!
整齐的步伐踏出,让大地微微颤动。
……
另一边,杨惟忠也在排兵布阵。
双方兵力相差不多,韩桢麾下四万人,而西军主力也不过五万人而已,剩下的十三万都是战俘。
杨惟忠并未将这些战俘尽数带上,除开运送辎重的三万余战俘之外,剩余的都留在军营之中。
对方有火器在手,战俘带的越多,反而会拖后腿。
张俊、王渊等人已经吃过亏了,他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多时,西军便摆出了一套雁行阵。
所谓战阵,没有那么玄乎。
因为军阵不管怎么摆,无不外前军,中军,后军,以及左右两翼这些。
只不过每个阵型之间,前军、中军这些兵团的兵力分布,以及位置有所不同罢了。
一个合格的将领,需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根据手头上的兵种、军械,以及敌军情况,制定合理的战术。
前军与中军,没什么花样,讲究一个堂堂正正。
与韩桢不同的是,杨惟忠对左右两翼,部署了大量兵力,足有两万四千余人,分为三个梯队,士兵俱都身披重甲,盾兵之后还藏有重斧手。每个梯队之间都配有三弓床弩、投石车,以及神臂弩方阵。
这是杨惟忠专门为了应对青州铁骑,而部署的阵型。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样布置,会导致中军过于薄弱。
但是没办法,步卒打骑兵本就劣势,总得有所取舍。
而且,杨惟忠自觉已经找到破解火器的方法,只需扛过几轮火器的轰炸,轮到真刀真枪拼的时候,他不觉得西军会输给一群反贼。
待到阵型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