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0410【姐夫】
自朝会之后,各部院有条不紊的运转。
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得益于韩桢在山东时,就已经定下了政治架构,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各部院官员以及补官,都已经熟悉了工作内容。
如今搬到东京城,只需短暂的适应几天,便能迅速进入状态。
其次,就是对胥吏们的改制,开始显现出成效。
要知道,一个部门能否正常运转,官员并不是关键,重点是胥吏。
官员只负责大方向,真正办差的,是底层胥吏。
改制过后,胥吏改为补官,待遇与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打通了上升渠道。
也就是说,在韩桢治下,其实已经没有所谓的胥吏了。
全部变成了公务员。
随着各郡县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乃国策,不但能减轻百姓赋税压力,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可以有效防止土地兼并!
两宋时期,是不禁止土地兼并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大得国不正,导致无法触动原有的利益集团,再加上新的利益集团上位,使得土地兼并问题进一步恶化。
土地兼并,必然会导致流民激增。
流民激增,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距离大量农民起义也就不远了。
赵宋是怎么解决的呢?
冗军,外加发达的工商业兜底。
百姓没了土地,要么被招收进厢军,要么就流窜到城里做工。
本质上是用国家财政去解决流民问题,这显然是不对的,用国库的钱,为利益集团去买单。
那国库的钱从何而来,是万千百姓一笔笔赋税累积而来。
赵宋有钱吗?
有钱!
但都在利益集团手中,底层百姓连糊口都艰难。
摊丁入亩,能最大限度抑制土地兼并。
原因很简单,土地产出的财富是有限的,一亩地每年就一两石粮食,再多就没有了。
若遇上灾年,连一石都没有,甚至颗粒无收。
而实行摊丁入亩后,每多拥有一亩地,就需多承担一分田税。
这就导致拥有土地的数目,存在一个阈值。
一旦超过阈值,地主非但不赚钱,还得亏钱交赋税。
种一万亩地亏钱,一千亩地小赚,换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