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目的;
主要都是在太宗一朝排序,那当然是二凤陛下的心腹排在最前面了;
虽说李绩后面也一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但他是个纯臣,和秦王接触但并没有暗自投靠秦王殿下;
玄武门之变前后他并没有坚定的支持李世民的政变,从龙之功在事后看着美妙,一旦失败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显然李绩并没有承担这其中巨大的风险,所以相对的也并没有收获,他们的功绩不止是国内外的,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功绩;
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分水岭,李绩并没有跟得上这个步伐,李世民虽然后面还是重用他;
但是说实话,中央的核心权力集团当中李绩确实是不像之前那样简在帝心;
李世民并不缺能打的将军,虽然说理智上知道这样忠于君王的臣子做法才是对的,但情感上怎么可能控制得住;
况且若是对待忠于皇帝和忠于自己的臣子待遇一样,那更加是乱了套了,所以李绩虽说是功劳很大;
甚至说和李靖将军齐名,但是玄武门这场政治变动就将两个人的仕途,帝心完全隔离开了;
虽说忌惮是有,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收回他的兵权,忍让重用李绩,
李世民即位之后,虽说他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自己这一方,任然拜李绩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
公元629年,协助李靖与突厥交战,唐军大胜,李绩俘虏五万多人。
公元637年,李绩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注意这可是“世袭”;
公元641年,李绩被征调到中央任兵部尚书,他还没有进入朝中任职呢,就有人上赶子给他送来功绩;
恰逢薛延陀派他的儿子率领八万骑兵南侵李思摩部落;
朝廷命令李绩前去追击,他亲自率领三千轻骑兵在青山附近追上薛延陀的骑兵,两军交战,大破敌军;
共杀死名王一人,并且俘获其首领加上士兵五万多人。
这样的战绩那是非常的显眼,事实上,李绩本人在往上封就要被封为异姓王了,不,也不算异姓王吧,毕竟他已经被赐下国姓“李”了;
可是归根结底,李绩身上并没有宗室血脉,而封建统治者要想让自己的江山稳固的话,绝不会轻易的封王;
但是有功也必须得赏,李绩本人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所以,最后还是将李绩的功绩放到他的亲人身上,封他的一个儿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