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的出身有些时候可能就已经决定了你的高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断的激励着所有人,但是底层的百姓还有他们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听过这句话,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够知道,才会不甘;
科举制度一直向下兼容,招收的新鲜血液是什么?是寒门子弟;
什么是寒门子弟,有很多田地有房屋住,或者说祖上有积累只不过现在一时之间落魄了,但是他们的文化积累还在;
他们还有祖产,只不过缩水了而已;
就算是缩水,对于真正数量多的百姓而言,这也是有钱的地主,甚至可以说是耕读世家;
因为走科举的那个晚辈,他的父亲或者说他的爷爷一定是有功名在身上的,再不济,那也是一个读书人,识字算数肯定不在话下;
所以真正没有钱没有田的百姓其实是享受不到朝廷出台的政策,因为他们不清楚也不识字;
如果不是一些盐巴等重要的生活物资需要兑换的话,他们宁愿在自己的山沟沟里一直从出生待到死亡,不用出去接触人;
他们向往城市中的繁华,但是更加的害怕自己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愿意在这小山村的一亩三分地不断的耕耘,你要说孩子在城市里面工作买房了,他们既是骄傲,又是心疼,但是在外面吹牛的时候脖子一直高高的昂起来;
但是要说自己的孩子将自己接到城市里面去生活,心底里非常的高兴但又十分的不自在;
就算去城市里没有妨碍谁?
但是看见城市里的繁华,都不知道手脚该放到什么地方,总是喜欢缩着,平时大嗓门哎和邻里说笑的进到城市里之后....
就会发现他们好像变得沉默了,不爱说笑了,整个人郁郁寡欢;
其实城里的乐子比农村少吗?当然不是啊!
晚上的广场舞,早上的健身操....公园里随处可见老太太老爷子打太极的身影,环境难道真的不如农村吗?
不是的,只不过是不熟悉环境,害怕去沟通,更加认为自己不配去享受;
就算是现代让老人家去城市里面住,不说谋生了,只说让他住一段时间,都感觉不得劲;
更别提古代了,那个时候的文盲率....不说文盲率吧,可以说底层的普通百姓,他就是不识字,
也没有基本的交通工具,不管去到什么地方那都是靠着自己的那双腿;
现在的路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