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八章终结(三)
宗道仁死在牢里,东厂的结论是“庾毙”,嗯,自己得病死了,懂。
不过外间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他是被绑在长凳上,脸上接连一层又一层覆盖浸湿了的桑皮纸被活活闷死的、有的说他是被尺多长的大铁钉从天灵盖灌顶钉死的、有的说他是被开水浇体,然后牢子们用铁刷刷烫熟了的皮肉,浇一遍刷一遍最后给刷死了的……其实都不对。宗道仁遭受的刑罚叫“二龙吐须”,与前面那几种相比,更加痛苦。
宗道仁在牢里一个劲儿地骂,于是被饿了几天,每天只给一点水喝。某天夜里,来了个狱卒,端来一大碗煮得半生不熟的面条:“大人,俺佩服您的气节,偷着给您弄了点吃食,您莫嫌弃。”饿昏了头的宗道仁狼吞虎咽地把面条全吞进肚里才想起来问“义士”的姓名,没想到“义士”回以阴恻恻地一笑,拍了拍巴掌。听到信号,几个如狼似虎的牢子冲进牢里,二话不说就把宗大人捆成个粽子倒吊了起来。胃里完全没来得及消化掉的硬面条在重力作用下倒灌而出,而此时,与食道完全平直的鼻腔便成为其最为畅便的通道,一股又一股面条从宗道仁的两个鼻孔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鼻腔狭窄,被堵在咽喉部位的食物又有少量回流进呼吸道,这种情况下,人体开启了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机制:咳嗽,试图将气管内的异物大力排出。然而,咳嗽需要肺部积存大量的空气,呼吸道完全被阻住,每一次不由自主的吸气动作都会让堆在气管里面的面条侵入得更深、更多……日常生活中哪怕呛进去一小口水,咳出后都会感到胸部撕心裂肺地疼,何况这种情形?便是积年老贼,谈起二龙吐须也都是勃然变色,宁可招供后挨上一刀落个痛快也不愿被整到生不如死——痛苦地挣扎了一盏茶多一点的时间,连疼带呛,宗道仁被活活憋死了。
对外间的议论,厂卫们一如既往不置一词地保持着沉默,既不承认,也不辩驳。他们知道,坊间私议会越传越离谱,恐惧感则会愈演愈烈,而对未知结果的恐惧会大大强过结果本身——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果然,尽管暗潮汹涌,朝堂里表面上顿时安静下来,那帮方才还义愤填膺拍着胸脯指天为誓绝不跟奸佞善罢甘休的家伙们立时全闭了嘴,再没人吵吵什么苗疆的长治久安,更不会有谁敢再装忠卖直地指责圣上龙体欠安是自己作死咎由自取了。相反,所有人都换了副面孔,全都转而关心起圣天子的健康问题,纷纷开始举医荐药了。
平心而论,圣天子确乎能算是个厚道人,却也是个苦命人——当然,在大明的系统里,厚道和苦命这两者总是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而圣天子孱弱的身体也与其不甚幸福的早年经历有极大的关系。
圣天子幼年丧母,被交给康妃抚养是事实,不过却不是事实的全部:被交给康妃时,他的生母汪才人可是还健在的——嗯,不仅在,而且健,活得相当生龙活虎呢!注意哈,这个生龙活虎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生猛的很。有多生猛呢?这么说吧,要不是康妃拼死护着,圣天子就被他亲娘活活给摔死了!
原因是宫斗剧里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元素,吃醋。汪才人诞下圣上不久,先皇就喜欢上了其他娘娘。这也难怪,汪才人本来性格就不是很好,生下皇子自认为有恃可倚,莫说对身边的宫人们,即便是对先皇(当时还是太子)也愈发不敬。是个男人就没哪个愿意成天看着一张苦瓜脸,何况周围还有一堆如花似玉争先恐后献殷勤呢。然后,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先皇越不来,汪才人脾气就越大、她脾气越大,先皇就越不愿意过来。
那段时间,先皇去康妃那里比较多,而康妃则是又喜又怕。喜的固然是得到宠爱,但怕的成分更多: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的小家伙就在汪才人怀里抱着呢,这小东西迟早哪天总得继了大统,那时他那个老虎一样的娘可就是太后了——若是不提前搞好点关系,自己现在有多春风得意,到时候就得有多追悔莫及!于是就往汪才人那边跑,心想着多巴结巴结总是不会错的。
然而她错了。
汪才人见到康妃,误以为是过来向她示威嘚瑟的!连先皇都丝毫不给面子,见到“仇人”,态度能好到哪里去?按现在的说法,汪才人应该是产后抑郁症,而且已经发展到有些狂躁症的程度了。康妃越小心翼翼地分辩,她越觉得是话里有话的炫耀,两位娘娘鸡同鸭讲了半天,汪才人终于发作起来,怒吼一声:“既然官家为了狐狸精连江山社稷都不要了,本宫有何惜哉!”举了未来的圣天子作势就要往地上掼!
康妃当时就吓傻了!再也顾不得陪小心,扑过去一把托住汪才人的手臂死也不敢松开,二位娘娘便纠缠在了一起。这一切,被匆匆闻讯赶来的先皇撞了满眼……于是,汪才人被直接打入冷宫,此时的皇太孙,未来的圣天子,便自然而然地交给康妃抚养了。本身性格就很极端,加诸平日里对宫人一贯的刻薄毒辣,在冷宫里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没多久,人也就带着满肚子怨气殁了。
不多久,诚王的母亲亡故,先皇本着一只羊是牵两只羊也是放小哥俩还能做个伴的精神,把诚王也送到了康妃那里。还好,在康妃的悉心照料下,圣天子确实过了几年开心的日子,与诚王也产生了浓厚的手足之情。再后来,康妃又生下一个公主。再能干,一个娘拉扯三个娃也是太辛苦,于是先皇又叫庄妃把诚王领过去抚养……不过,兄妹三人的感情始终很不错。
大明有一条铁律:好日子绝对不能长久。果不其然,随后就出了大乱子,天大的乱子。
老皇上驾崩,太子爷,就是先皇,登基继了大统。
这算好事吧?
呵呵,才怪。先皇登基一个月,得了场暴病,驾鹤,哦不对,普通人死了驾鹤,圣天子得乘龙,嗯,两腿一蹬乘龙追他爹去了。
照理说,反正有现成的接班人,龙椅就在那里,你管它大小Size,哪个屁股坐不是坐?把皇太孙领过来往龙椅上一按,大家撅屁股磕头山呼万岁不就完了么?
哼,图样图森破!
绝对不可以!
为什么?
废话!如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话……自己的功劳在哪里?未来的权势又在哪里?!
那怎么办?
简单啊,人为制造出一场大麻烦,然后不就能力挽狂澜了!
借口太好找了:外戚专权祸乱朝纲殷鉴不远!
乾清宫外来了几个“忠心耿耿”的老臣,禀报说先皇的灵堂已布设完毕,恭恭敬敬地跪请太子去哭祭。这理由简直太正常得无可挑剔了吧?于是,太子出来了。
太子出来,几位老臣山呼万岁。嗯,也正常,反正马上要登基了,喊得早了一两天而已。
几位拥着太子爷走了,但没去灵堂哭祭,而是径直去了文华殿!到了那里,汇合了早已候在彼处的一大群级别不够进内宫的其他人等,把太子爷往龙椅上一按,再次正儿八经地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也就是内部先举行一场临时性登基仪式了!
且慢!
难道,这就能算立下“拥戴之功”了么?
当然不行。
所谓的拥戴之功,是说得有竞争者,然后在你的大力支持下,你力挺的那个家伙终于把其他家伙统统砍死自己坐上龙椅,比如唐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问题是太子爷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啊——无论如何,他那个小屁股都会坐上龙椅,你们哪里来的功劳?
答案是现成的:树立一个敌人。
谁?
他娘呗。哦对了,他那个神经病亲娘早死了,那就是抚养他长大的后妈——康妃!
于是,一个小道消息在外间传得沸沸扬扬:幼主被包藏祸心的康妃劫持了,而且,生命危在旦夕!
理由呢?理由是现成的啊:他不是跟康妃一起住在乾清宫么?这就算劫持!
得保护太子免遭康妃毒手!您呐,不能再回乾清宫了,这几天就暂住太子的东宫吧,放心,我们来保护您!
读史至此,难抑拍案:太他妈的不要脸了,卑鄙下作到无以复加!
谁能想到太子那个爹是个短命鬼登基一个月突然暴毙?他一直由康妃抚养,一直跟她住,有什么错么!群臣过来请太子去哭祭先皇,康妃一边哭老公一边跟儿子叮嘱几句话,这就算“阻拦”“挟持”么?至于谋害太子,呵呵,她养了小家伙这么多年,怎么着,早不弄死晚不弄死,眼看着这半大小子要做皇帝自己马上熬到最幸福的时刻了却要把他弄死?她图个啥,图给自己和全家提个千刀万剐的灭族大奖么?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劫持太子?
无事生非为了一己私利颠倒黑白把初中生年纪的太子半骗半哄到东宫的那帮老混帐!
这就完了么?
没有。
这场缺德歹毒的恶剧至此才算刚刚开始。
“太子已移驾东宫,乾清宫乃圣天子居所,臣等请娘娘千岁移驾哕鸾宫!”
前脚把太子骗到东宫,这帮“正人君子”立马换了一副狰狞的嘴脸逼着康妃搬家!
寻常百姓搬个家,都总得提前准备好几天,何况太子的养母、先皇宠妃这等身份,哪有说走就走的?
还真有——可怜的康妃就是如此!
宫门外站着一群衣冠禽兽不停地齐声呐喊“臣请娘娘移宫”,里面是与外臣勾结的内侍(王安)领着一群小太监不住地“力驱”,刚刚死了老公又丢了儿子的康妃方寸全失,嚎啕大哭地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踉跄而逃——身边先皇赏赐的珠宝被瓜分偷盗一空!
哕鸾宫是明代前朝失宠宫妃养老的所在,从准圣上的娘亲一下子被打到凄风苦雨的养老院,康妃的心境可想而知。
能算完了么?对不起,还是不能。
必须证明康妃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否则,做下这等缺德事,难逃骂名啊。大人们一向可都是既要做那啥又要立牌坊的!
然后,我们今天在《明史·列传二·李康妃列传》里便可以白纸黑字地看到:“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选侍因殴前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
!
殴打太子生母,虐待太子,以至于太子昼夜涕泣?
你当读者们都是傻子么!
话说回来,这罪名,得死啊!
是得死。因为死人不会说话,不能为自己辩白。
果然,没几天,哕鸾宫失火了!
不过,康妃没死成:她抱着女儿逃了出来。
那可不行,她必须死!
再不久,康妃试图悬梁自尽,女儿自己跳井了。
可惜,还是没死成,被一直同情她的宫人救下来了。
“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皇城内外人们在窃窃私语,刚刚做了皇帝,就把养母和妹妹逼死,这个天子有些呵呵。
一边是气势汹汹满口正义的“道德君子”朝廷重臣,另一边是抚育自己长大的养母和天真无邪的妹妹,懵懵懂懂刚刚登基的少年天子无奈之下妥协了:“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这个“矣”字说明了一切!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要为朕的亲生母亲复仇伸冤,朕就停了养母的封号。但她总是朕的养母、更是先皇的人,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是朕的亲妹妹,给她们一口饭吃,让她们勉强活下去,总可以了吧!
于是,我们在史书中便可以看到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恶毒阴狠”到无以复加竟敢殴打太子生母凌虐太子的康妃,竟受到天启、崇祯两任皇帝的优待,直到满清定鼎中原,仍由清廷拨款供养到寿终,享年八十多岁,亲眼见到了那群“正人君子”面对李闯和多尔衮时的丑态,并见证了他们得到应得的下场!
至于有的史书里还记载康妃巴结拉拢魏忠贤云云,那更是毫无历史知识的混账话,不值一驳:她是至高无上的主子,太监是主子一句话就得自己找绳子上吊的奴。大明不是东汉,岂有此理!
至此,读者诸君不妨查查“移宫案”里面那几位正人君子都是谁、再看看后来被魏公公各种手段弄死的都有谁……还会觉得被“丧尽天良”的第一权阉“残害”的那些“忠良”们冤么?
我不觉得。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史,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看到吊诡处,不妨掩卷而思:这几行字是谁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对了,还有一件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开头:崇祯上位,打发了魏忠贤。但知道结尾的人则屈指可数——崇祯自挂煤山前几个月,总算彻底想明白自己到底是被谁坑的了!于是下令:收敛魏公公遗骨,修坟立碑祭奠。
一叹。 「原计划本章把红丸案植入然后第二部收官,但说红丸案离不开移宫案,于是乎想起史书中那些自相矛盾又凶险诡吊的记载。王才人(小说里的汪才人)产后抑郁什么的当然是我瞎猜的,但却是“殴打圣母”最为合理的解释。至于其他,个人以为实际情形应该大差不差——只要看一下各事件发生的日期,光宗挂、迎太子、逼宫、登基大典、哕鸾宫失火……整个事件紧锣密鼓一环扣一环,显然是那帮家伙提前商量好各司其职开展的。李选侍与郑贵妃勾结的记载更是露出狐狸尾巴:两个没了老公的婆媳相互抬轿子是人之常情,但老太太疼孙子是肯定的,且不说李选侍意图谋害养了好多年的儿子图个啥——果真如此,老太太还不得跟她拼了老命?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群“正人君子”怕小皇上凡事听奶奶和干娘,权力落入内庭,所以他们才把后宫的老少寡妇一起往死里咬!至于史书所记……呵呵,他们还记了明武宗“朕手刃一敌”那场十万人大战总共蒙古人才死了十六个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呢,能信么?
个人瞎猜,欢迎读者诸君共同探讨。
收尾还要再来一章,嘿嘿。」
喜欢狼烟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