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真的想给他两炮啊!
这位置、这角度、这么舒服的姿势...
但朱棣强忍住了内心的冲动,不为别的,就为——这陈性善实在是...太给力了。
巨大的箭楼车,横亘在城头与攻城部队之间,像一座移动的堡垒。
站在箭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的对着城内不停抛射箭矢和开枪,压的城头守兵一时间抬不起头来。
看似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但朱棣却暗暗感激陈性善,并且不吝辞藻夸赞他的这一行为——这傻X。
朱棣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放弃火炮的优势,转而用这么原始的手段。
是陈性善真的傻吗?
是,也不是。
说他傻,是因为他放弃了己方目前最大的优势,转而使用这落后的办法。
说他不傻,是因为他陈性善虽然不是合格的战场指挥,但却是个典型的‘官’。
炸药包和火炮,是苏谨留下来的武器。
不管这场战局最后如何,朱棣和苏谨的下场是什么样,但有一点不可能否认——这两人必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是苏谨发明的这些武器,从洪武一号、洪武二号开始的火绳枪、燧发枪、手榴弹,到后来的炸药包,
无论如何他们也很难彻底消除苏谨的影子。
如今的紫荆关,在陈性善的眼中,那是指日可破。
若用苏谨的武器破了苏谨的城关,如何能呈出他陈性善的本事?
如今他大军在握,联合徐辉祖、郭英以及自己手中李景隆的大军,合计几近于四十万人。
这么多人打他一个小小的紫荆关,陈性善想不出有失败的道理。
既然不可能失败,那他陈性善就要在这场大战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随着胜利的天平渐渐开始向陈性善这一边倾斜,他的性子也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
再加上无论是徐辉祖、郭英还是李景隆,压根没人愿意为他支招,陈性善注定要在这条‘复古’的路上,狂奔着一去不回了...
至于他陈性善手下的武将、校官,倒不是没人看出这样下去不行。
也不是没人出言建议,少用这些箭楼车之类的把戏,而是应该集中火炮破城于一点。
但他陈性善可是正儿八经科举出仕的文官,怎么可能瞧得起这些武夫?
大字不识几个,懂个屁的兵法?懂个屁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