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能看出此处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发生过不少战役,其中最有名的南湖之战,后改为龙安,意为龙祥之地,安邦之国。这一改名可谓点睛之笔,比原来的霄关好听多了。
此外,这里又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当年三个旅日寇从这里经过长驱直下,挺进南江平原。当时某高级将领在此指挥,为阻止日寇铁骑,苦苦打了三年半,死伤无数,英雄辈出,可歌可泣。抗战胜利后,党中央还专门表扬了龙安人,称之为“龙安精神”。
然而,这些富有正能量的东西被当地遗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偷县”、“刁民县”,为什么会如此,是这里的人真的可恶吗,还是存在种种误传,扭曲解读了淳朴善良的龙安人?
陆一伟有些坐不住了,把书合上思考了半天,拿起手机打给了王文超。
“你现在来我住处一趟,我让胡鹏送你上来。”
听到县委书记召唤,王文超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县委家属楼。
此时已是十点半,对于陆一伟而言早已没有时间观念。想要提早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王文超进来后,陆一伟没有客套,直截了当道:“知道为什么这么晚叫你来吗?”
王文超战战兢兢,受宠若惊,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龙安精神是什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题,王文超有些招架不住,定了定神道:“龙安精神是指当年抗日战争,龙安县30万百姓用血肉之躯阻止了日寇南下,战争持续了三年多,死伤惨烈。拒不完全统计,至少死伤了将近5万人。面对我县英勇抗敌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当年在人民日报专门刊登了龙安抗战情况,并进行了系列评论,首次提到了龙安精神,就此延续下来。”
“哦,这么光辉的历史为什么现在鲜有人提及?”
王文超面露赧色,低头不语。
陆一伟没有难为他,道:“三件事。第一件,整理龙安精神,并要大书特写,深度挖掘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此外,要把龙安精神延伸,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习。具体如何宣传,你和贺部长对接。我的要求是整理出一套详细完善的龙安精神。”
“第二,搜集所有在外工作学习的龙安人,特别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春节前,我打算举办一场龙安籍老乡联谊会,具体如何筹办,你来拿方案。”
“第三,召集龙安的文化新闻人士,从多方面组织撰写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