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动作,盖大棚。
经过余汉芒和吴菲村里一帮干部的动员,村里以每亩一千五百块的价格,调整了一百多亩土地建塑料大棚。这个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公道,毕竟一亩地每年的净收入也就是千把块钱,还要搭上劳力。遇上什么自然灾害的话,这点钱都保证不了。
现在每年可以按时有保证的领取一千五,倒也是让不少人满足。解放了劳动力又有稳定的收益,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当然村里和农户也有协议,要是哪一家愿意承包大棚的话,每一亩大棚比其他人优惠三百块,算是额外的补偿。
吴菲作为这件大事的主要牵头人,整天泡在施工现场。她开着自己的奇瑞小轿车,一身利索的迷彩服,头上顶着安全帽,倒也是别有一番风趣。
建大棚的工头是邻村的,据说和余湾村的书记田桂生关系不错。他整天夹着个小包满工地跑,逢人就递上一支烟,倒也算是个会办事的人。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第一批塑料大棚拔地而起。清一色的砖墙钢管大棚,整齐的排列在山里,倒也是颇有气势。
经过村委开会研究,每个塑料大棚的承包价钱是五千块,要是原本有土地流转给村里的人家,承包则是四千七百块。
这个价钱也相对公道,并没有人提什么异议。毕竟一亩地大棚要是种好了,收益要两三万呢,这点钱不多。
村里的大喇叭响了,余汉芒那浑厚的声音传了出来,通知有承包大棚意向的农户,到村里开会。先到的先得,来晚了不候。
上午八点半,会议准时召开。
村里自从采石场被关停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出过什么大事,平时召开村民大会什么的,都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撑着场面。今天的景象大不相同,村里的小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窗外都是黑压压的人影。
作为这次大棚建设的领头人,吴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像她们这样派驻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南城镇一共有五位,其他几位都去了相对富裕点的村子,在那里开展工作要容易一些。
本来镇里给吴菲安排的是另外一个村,可是吴菲考虑了一下,最终选择了余湾。吴菲可能有自己的考虑,这里毕竟是她的姥姥家,村里姓施的人家就有二十来户,算是亲戚。这些人起码不会给她制造工作上的麻烦吧。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吴菲的爸爸和余汉芒的关系不错,余汉芒是余湾的村长,对于吴菲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当然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没有人去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