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反思
果然不出余见海的意料,田凯请他来吃饭,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别的大事也!
大家挨着桌子坐下,当然少不得要客气一番。再说余见海现在也是村长,这些人又是有求于他,当然想让余见海坐在所谓的“上席”。
只是余见海的辈分并不高,在座的除了田凯和另外一个和他是平辈的之外,其余的三个人都是和余汉生平时称兄道弟的,按照正常的伦理习惯,这个“上席”怎么也轮不到余见海坐。
看到余见海只是在桌子侧面坐下,这几个人都是对视了一下,心里对于余见海的评价更高了一些。他们也就是从最近,才对余见海这小子重新有了认识,觉得他们以前真的是错看这家伙了。
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华夏这个比较讲究资历的国度,一般人对于经验的依赖远远超过科学。就像余湾的大多数人一样,现在种田还是依靠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对于一些突然出现的新事物短时间内不是那么接受。
就像是从“农业合作化”后期才开始普及的化肥,也是经过实践之后才被人们接纳的。
所以当余见海用自己的独门技术把大棚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包括在座的几位在内,余湾很多人并不以为余见海真的有什么本事,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
当然田凯心里是大概知道一些的,不过他对余见海有点成见,心里比较抵触。
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当余见海提议成立“蔬菜合作社”的时候,在田凯的暗中鼓动下,这几家都听信了田凯的话,并没有加入。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也是能够理解的。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合作社”的那个大集体的年代的,对于大集体的一些吃闲饭的,消极怠工照样拿“公分”的行为深恶痛绝。他们害怕现在的蔬菜合作社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选择了不参加。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合作社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由于余见海采用了股份加工资的激励模式,还有一系列合理的奖惩制度,合作社的效率高得惊人,做事的效率远远超过平时的单干。
因为工人们干活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收益,当然谁也不肯消极怠工了。
再说,在合作社这个大的框架下,工人们按照自愿又分成了几个小组,互相之间暗中也是有竞争的。一个个暗中都卯足了劲,深怕被人说出什么。
这样一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合作社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