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的必然结果。过去也曾是云水骄傲的几个著名的棉花加工企业,现在都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空荡荡的偌大的厂区杂草
丛生。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农业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粮食作物每年都有保护价,国有粮库敞开收购,种出来的粮食不愁卖,每年还能拿到种粮补贴,也从侧面助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余见海现在采用的也是这种比较流行的模式,秋季的水稻已经收获,下面就该是冬小麦的播种了。由于余见海去年成功运作了新稻七号的上市,和云水的的一些种子经销商关系还不错,他在之前就曾
给好几个人打过招呼,预定了一部分小麦种子。而新承包的两千多亩土地种子来源就比较紧张了,着实让他费了一番脑子。他之前并没有预见到县里会有这么大的动作,没想到会给与他如此大的支持。他理所当然的觉得那帮官老爷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新农业上,恐怕对基础农业兴趣不是太大,也就没有抱过多希望。哪知道
县里专门帮他协调了承包土地的事,让他手上一下子多出了两千多亩土地,这下子无论是化肥还是种子都有了很大的缺口,需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化肥没有什么大问题,余见海作为云水数一数二的种田大户,想要紧急弄到几十吨肥料还是不存在大问题的。难就难在种子上,一般的种子经销商进货都有个大概预估,情愿不够卖差一点也不愿意卖
不完再退回去。占地方又费时费力,情愿少赚一点点也不想有库存。那怎么办呢,两千多亩地啊,这个季节已经是霜降以后,气温随时都有可能剧烈下降,一般农户小麦的下种量已经达到了六七十斤,部分极端的农户种的自家留的小麦,下种量逼近百余斤,已经颠覆
了一般农技人员的认知。哪怕按照余见海自己的估算,一亩地保守的需要四十五斤到五十斤的下种量,他现在也需要最少四十五吨至五十吨麦种才够用。这个季节不要说那些种子经销商不可能办到,就是繁育种子的公司也很难满足这个需求。一般的企业每年的生产规模都是有计划的,小麦种子这种特殊属性的商品更需要精细安排,要是当季卖不完的
话就只能当做普通小麦卖给粮食加工企业,所以已经很少出现大量余货了。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每一家企业都不能做到一点库存都没有,在多方打听下,余见海还是弄到了三个品种够一千来亩地用的麦种,其中还有一批是云水的种子经销商侯亮平帮忙的。这个侯亮平原来是梁玉山的朋友,两人一直有合作,新稻七号推出后侯亮平也进了不少货,和余见海建立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