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清带着夏锦由婉娘和明茂官陪同一起参观了魏家在城南的工场。工场是在一座破落的祠堂里,周围的房屋都比较低矮,几座砖瓦房之外,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用黄泥巴糊成的房屋,看样子住着都是些家境不太富裕甚至是贫困的人,但奇怪的是窄窄的呈十字交叉的两条街道却异常繁荣,商铺里的货物堆积如山,街上满载着货物的牛车、驴车来来往往。
下了马车,婉娘指了指街上靠后不大的一个门脸说:“那是我家的店面。现在租赁给人了。我太爷爷就是在这里起家的,你别看这里不起眼,里面的每一家起码都是万贯家财。”
杜玉清其余三人都大吃一惊,他们看看周围杂乱的环境,不明白这里的人何以有巨大的财富,何以生意如此兴隆。
婉娘笑着说:“这里的门面虽然小做的却是批发的生意,每匹布不过一二两银子的盈利,每天却走个几十匹甚至几百匹的生意,你说他们店里没有个几千两的存货那怎么行呢?听我爷爷说,这里原来是一家大户人家,后来子孙分家不均打了起来,走的走,卖的卖,四分五裂。这里渐渐就没落了。你看,”她示意那一排排低矮的房屋,“那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开始是几个逃荒的人搭起的临时窝棚,后来看也没人管着,在这里盖房的就越盖越多,他们也没有土地,就做起了贩卖的营生,原来是把乡下零星的货物收上来卖到城里,后来扩大到临县的货物也送到这里然后集中贩卖到城里,甚至是其他地方,后面有条小河可以通到运河码头。”
杜玉清有些好奇,问:“既然利大,为什么你家后来就没有做这个营生了?”
婉娘叹了口气,“这活辛苦啊。我太爷爷从乡下来开始靠着给别人做帮工起的家,后来慢慢积攒下一些钱就盘下一家小小的门脸,然后是换了一个大的门脸。你不知道,做批发生意货源很重要,有时是否盈利就在几文钱之间,所以东家不能疏懒,凡是亲力亲为才能赚些钱。我太爷爷后来年纪大了,早年起早贪黑地干活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他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就让我爷爷试探着在城里开了一家布庄。开起来发现城里的生意轻松些,虽然每天走的量小但架不住单价高啊,而且可以不用每天辛苦地来回跑,就渐渐地把这里的生意脱手,全家搬到了城里,只留下这里的工场。我爷爷说生意是一步步地做出来的,不要想太多,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就好。”
杜玉清乐了,魏老爷子这句话用在武功上就是审时度势,随曲就伸。所以道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留心皆可觉知和学习。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