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尽心章句》第九篇里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傻柱以前在轧钢厂干大厨的时候,收入虽然不错,但他这人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的,还要养活妹妹,却还时不时接济秦淮茹一家。
只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傻柱这人的品性,虽然平日里不积口德,小节上略有亏损,但德行品性还是值得竖大拇指的。
自打跟着王重还有自家妹妹合开了牡丹楼,日进斗金之后,傻柱的兜里也有了余钱,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虽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头人口多,但牡丹楼的收益却足以供应一家大小的开销,还有不少结余。
如今整个四合院,除开王重一家之外,就数傻柱家日子过得最红火。
自打那回跟着王重跑了一趟西南回来之后,傻柱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没多久在征询王重跟何雨水的意见之后,把牡丹楼每年纯利润的30%拿了出来,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资助西南山区那些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上学却又渴望上学的孩子们读书。
傻柱本来是想把钱直接捐给当地政府或者学校的,当时王重知道傻柱的想法之后,当即就开口劝了,这钱要是真的直接捐给当地的政府或者学校,能不能用到那些真正贫困的孩子们还两说呢。
傻柱又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单纯圣母白莲花,在轧钢厂混了这么多年,那些门道傻柱心里门清,只是他不乐意掺和而已。
众人一阵合计过后,才在王重的建议之下,成立了这么一个助学基金,资助的人选都是傻柱跟王重一行人亲自去西南山区的农村地区考察筛选,资助也不是直接把钱给到孩子或者孩子家长们手中,而是以物资、学费、学杂费、生活费的形式用到孩子们的身上。
虽然繁琐,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笔钱被用到其他地方。
傻柱一开始也觉得繁琐,可当他去了几次,被那些资助的孩子跟他们的父母当面磕头拜谢之后,差点没把傻柱这个地道的老北平硬汉给感动的落泪。
傻柱两口子一门心思忙着牡丹楼还有助学基金的事儿,还得抽空教养自家四个儿女,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花,根本没时间理会四合院那点烂糟事儿。
这几年何大清的身体也不怎么好,毕竟上了年纪,这身子骨大不如前,什么病啊痛啊的一下子就全涌了出来,好在何大清常年干厨子,不缺油水,也没少颠勺,底子不差,虽有些小病小痛,但还没有危及性命。
四合院,前院老王家。
秦京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