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买马的量的确谈不上多大,但也不算很小,大致一次船队可以买马五百匹左右,一年可能在两千匹的水平。
其实这些马到了安南并不一定全都会进军队,很多社会地位较高的人都会去买,特别是武将,不过那都不是高务实现在有兴趣详细琢磨的事了。
说起来辽东的经济本来就很畸形,要把辽东和安南撮合上还真不容易。
比方说农业方面,辽东和全国各地都不太相同。明初,全国屯田包括军屯、民屯为九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三顷,约占当时耕地总面积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的百分之十点六二。那么明初辽东的情况如何呢?辽东是“屯田之外,别无地土”。29GG
《全辽志》记载是“率田归屯种,收其籽粒,而各军余丁又每岁出据以给公上之用。即间有科田起税,如河济之例,然总全镇会之,屯种之田,十而八九矣。”可见在明初,辽东土地的经营形态主要是军屯,这是明代辽东经济的重要特征。
当然这个情况到了后来还是有变化,一是辽东经济的军事性质日渐削弱;二为辽东经济的总趋势是日渐残破。
辽东经济军事性质日渐削弱,主要表现在自永乐初年至嘉靖末年,辽东屯田的日益衰落及军屯向民田的转化。这个时期辽东的屯田虽衰落了,但从整体上来说,辽东经济还在发展。
根据高务实升任巡抚以来查阅卷宗来看,辽东军屯在洪武末年永乐初年最发展,屯田达两万五千三百七十八顷,军屯占全部耕地的十之八九。永乐十七年年,辽东屯田只有两万一千一百七十一顷,较永乐初年减少了四千二百零七顷,减少了百分之十六点五八。
自此以后,屯田数量日渐减少。正德三年,屯田为一万七千九百三十一顷,较永乐十七年又减少了三千二百四十顷。
不过民田为两万一千五百九十三顷,与永乐初年相比增加了一万五千顷以上。此时屯田只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七。
嘉靖四十四年年,屯田额为一万零九百二十四顷,较正德三年又减少了七千顷。民田为两万七千四百九十一顷,较正德三年增加了近六千顷。屯田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四四,明显下降。
嘉靖以后,辽东经济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日渐残破。嘉靖年间以前,辽东军屯虽日渐衰落,但民田却在不断增加。然而嘉靖年间以后,军屯、民田均在日益减少。
比方说去年,也就是万历十年,辽东有军屯八千九百零三顷,民田两万四千一百八十八顷,总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