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与张名振等奉鲁王朱以海转战于浙东沿海,入据舟山,清军攻陷舟山后,二张又奉鲁王跑到福建依附于郑成功。
永历九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于是又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收复舟山。张名振死后,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
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张煌言率领残部逃回厦门继续依附郑成功,郑成功令其率军驻金门。
张煌言奉鲁监国为主,但鲁王朱以海已经于永历七年自去“监国”号,如今鲁王监国一系文官武将基本都被郑成功收买拉拢,只有张煌言不愿投效于他。
大明已亡,但汉人还没有死绝,鞑子早晚要被赶出中原,可最有希望完成这个壮举的不是郑成功,而是汉王!
在张煌言看来,晋王李定国英雄了得,尚且投于汉王门下,可见汉王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况且大兴军兵强马壮,坐拥七省之地,连鞑子都要避其锋芒。
郑成功却负隅顽抗,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还不如降了大兴军,一同对付鞑子才是上策。
但郑成功可没有投降的想法。李元利在广东之时,便给郑成功连发三信劝他投降,要是他愿降,又怎会等到现在?
“降贼之事,休要再提!”郑成功一声厉喝,将众人有些恍惚的心思震了回来。
然而还是没有人对如何应战大兴军发出建言,这令郑成功心下更是震怒,他看着一众文武将官指名问道:“华明!你且先来说说。”
话声响过,一员壮硕的武将出列拱手道:“国姓!末将只知冲锋陷阵、用命杀敌,该当如何行事,但凭国姓吩咐就是!”
此人姓黄名廷,年约三十五六,早些年也拉了一支小队伍抗清,郑成功起事之后便率部来投,深得郑成功信重,现任前提督一职,是郑军中的重要将领。
黄廷虽勇武有力,但却非鲁莽之辈,他深知郑成功的性格,所以此时只是一味附和。
果然此举对郑成功来说最是妥当,他轻轻颌首道:“两军相逢勇者胜!若众将士同华明一般有此心,大兴贼便休想踏上厦门岛一步!”
众将齐在心内暗骂黄廷“卑鄙无耻”,只有右提督马信出列奏道:“国姓,大兴贼兵甲犀利,更有铁甲战舰十数艘,此番倾巢而出,来势凶猛,然我军困处孤岛,不得不战!”
这马信原本是前明浙江台州(治今浙江临海县)总兵,清军陷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