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

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1 / 3)

南京城内外一片忙碌。

各处衙门之内,小吏们在忙着收拾各种文件,将它们分门别类之后用油纸包裹,装进木箱之后还要用腊封,以防路上淋雨受潮。

除了地方州府县的必不可少的主官之外,六部所有官员这次都要跟随进京,留在长沙和广州的已于前两日赶了过来。

其实这并不是汉王府下的命令,而是六部尚书们作出的要求,因为入京之后朝廷的变革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协助处理和执行。

六部衙门自大兴军在长沙设立伊始至今已经顺利运行了三年,除了大兴军的法令法规和《大明律》不一样以外,其余制度大多沿袭自前明。

明朝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是最成熟的一部,而且十分完善,方方面面都非常规范,连平日里吃穿住行都要管。鞑子入关以后,也是完全继承了明朝的制度。

历史上清廷修明史,在《明史·太祖本纪》一章中写道:“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

“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这些话表达的意思就是:明太祖重立纲纪,这些纲纪包含了礼乐、教育、官吏任免、军队管理等制度,清廷因此给了朱元璋很高的评价,“武定祸乱,文致太平”。

之所以“清承明制”,是因为鞑子觉得这部制度很完善,很好用,没有必要再去改动,而且也改不出更好的来。

但大兴军则不然,李元利有超越这个时代将近四百年的眼光,能够发现这部制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且还知道怎么去改善它。

这不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后世成熟的制度便足以让他参照对比。

李元利一直没有大幅度地改变前明的制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时机不成熟,而且要给文武将官百姓们留下适应的时间。

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李元利马上立国登基,封赏群臣,这个时候正是最好改动这些制度的时候。

不过在这个变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各部尚书们对李元利的鼎革计划已经知之甚深,因此才下令所有官吏都必须随同汉王进京,要不然到时肯定人手不够。

官吏们的宅院之内也是鸡飞狗跳,不过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对于她们来说,自己的父亲、郎君或儿子能够入京,这就是一桩了不得的大好事,要是放在以

最新小说: 烽烟起兮战三国 魂断太平洋 淇奥鬼谷 陛下,那女将又作妖了 本王在此 首席国士 都市之狼王归来 满目芳草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如意小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