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祝英台碰见“竹部”这些挨打的工人后,只要她还在玄圃园抄书的日子,每天至少会抽出半个时辰过来帮他们分类下竹简。
这些人都是太子的奴隶,皇帝疼爱儿子,三不五十就会赐给太子一些奴仆,这些奴仆有些是有手艺的,这些人往往会分到太子在各地的庄园和封地里去,负责为太子府中生产各种东西,有些有力气却没什么手艺的,就会去做一些粗重的工作。
像这些没什么手艺但识字的,很多就被分来了玄圃园。
这里的差事其实并不重,大概在太子看来,如果这么多人一个月连十册竹简都没办法拼凑起来的话,那只能是刁奴了。
活儿是不重,用牛皮绳将这些清理干净的残片串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他们大部分都识字,可这些竹简有些甚至是秦汉时期的,那些小篆并不容易辨认,还有些他们每个字都认得,拼在一起却不知道到底属于上下的哪一句。
更多的,是想祝英台捡起来的那样,根本就是残简的。
太子要修文选,下面的人投其所好,经常搜集一些残篇断章当做“古本”进献给太子,还有些甚至是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
祝英台分类这些竹简的时候,还从里面找到了不少“账本”,大约是汉代某个藩王,闲着无事连自己府里每天吃多少菜花多少钱都要记账,这些“账本”自然不符合太子编《文选》的标准,都被捡了出来,足足捡了几箩筐。
不管如何,有祝英台的帮忙,类似这样的分类工作容易了许多,祝英台有意帮他们,先从最简单的诗赋和祭文上捡起,很快他们就完成了这个月的任务。
她还教他们不要一次把所有串好的竹简都交上去,每个月堪堪完成就行,因为这些竹简很多都不能用,有些她也拼凑不起来,谁知道会不会哪一天连十册都凑不齐了呢?
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这些人又要去修皇陵了。
有了祝英台的帮助,她还对他们如此关心,这些工人自然是感恩戴德,知道祝英台在搜集公文以后,常常会把那些公文类的竹简捡出来给祝英台留着。
他们都是地位卑微之人,作为奴隶,所有的一切都是太子的,也身无长物没什么能感谢祝英台的,只能用这种办法表达着自己的感激。
玄圃园里没有什么秘密,很快的,祝英台平时休息时候会去竹简部那边帮忙整理竹简的事情也传开了,好在古代的文人都有许多喜好,有的喜欢金石,有的喜欢古物,大部分人都把祝英台当做喜欢收集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