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经常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在池州有个叫樊若水的人,本来考中进士,却没有被录用,心生怨恨,听说大宋要攻唐,便暗生归降大宋之意。
于是,他在采石矶江上借钓鱼为名,暗暗计算江面的宽窄。等到听说宋军已经出师,就偷偷上疏汴京,请求在采石矶上建造浮桥来支援大军。赵匡胤听闻他与自己有同样的遭遇,明明是栋梁之材,却不为国所用,不怪人家叛国,于是立即召见他。
樊若水呈上长江地图,赵匡胤见险要地方都已经详细标明,对于采石矶一带,更是详细注明了水面的宽度。
“有这么详细的地图,敌人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了。”赵匡胤开怀大笑,对樊若水大加赞赏,随后任命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让他赶赴军中效力。接着命他在荆、湖二州造下龙船数千艘,然后用船装载着竹木,从荆江东下。
在那里屯守的*士兵看到船只驶来,以为是沿江巡逻的小兵,就掉以轻心,根本没有阻拦也没察看。宋军就这样轻而易举顺流而下,直达池州。
池州守将戈产派人探察,才知道宋军已经兵临城下,急得手足无措,弃城而逃了。宋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占据池地,然后继续进军到铜陵时,才有*士兵前来抵御,却根本不是对手,不大会儿功夫就丢盔弃甲逃得无影无踪。
宋军又前进到石牌口,由樊若水规划建造浮桥,三日即成。曹彬令潘美带着步兵先行渡江,如履平地。
此时,有探子来报,说宋军在采石矶上造浮桥,江南国主李煜赶紧召集群臣商议,有个叫张洎的大臣说:“臣读遍古书,也没见谁能在江上造浮桥的,定是军中讹传。”
李煜也笑着说:“朕也觉得此事不足为信。”
于是召来“小长老”问他的意思。“小长老”说:“他们的力量还能大过佛祖吗?别说不可能,就是造成了桥,佛祖也不能让他们过江,陛下您就放心吧!”
从来就不理国事的李煜更别提派兵打仗,听“小长老”这样说,好似吃了定心丸,于是又和雨薇,还有众妃们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去了。
朝廷内由陈乔和张洎二人掌握军务,二人力主死战,但他们却是一介书生,对军务根本一窍不通,实际掌握军务的是皇甫继勋。
而皇甫继勋身为南唐主帅,却与战功赫赫的父亲皇甫晖有着天壤之别,相去甚远。他贪生怕死,只图一时安逸,根本就不愿与宋军开战,常常把“宋强唐弱,想要太平,唯有降宋”挂在嘴上。而李煜却采用陈乔、张洎二人的防御之策,坚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