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孝刚面前桌面上,静静的躺着一个厚厚的电影剧本。
封皮上工工整整的四个宋体字——《不见不散》。
冯孝刚翻看起来,才发现整本剧本都是用漂亮的行书手写的,心里就暖暖的很是感动。
很明显,这个本子是徐子龙之前就写好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几天就拿得出来。
自己一张嘴,人家就把自己准备拍的剧本拿出来,这个人情有点大了,但是冯孝刚也必须领,而且钱还要照付不误,更不能小气吧啦……
只是翻了两页,冯孝刚就沉浸进去了。
之所以给冯孝刚这个剧本,徐子龙是有思量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人情。
徐子龙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好像还在上小学,那时候光知道看热闹,还不知道墙上的摩托罗拉海报是植入式广告,那时候电影女主角也还没有被她的导演冠上“达斯汀霍夫曼”……
直到渐渐长大,多了生活的磨炼社会的阅历,再看一次《不见不散》,才慢慢的品位出一种不一样的滋味。
一直在意男主角的台词中有多少幽默的成分,哪怕他认真的说着那些观众觉得不是他应该说的肉麻台词,或许这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的苦不一定要很严肃的去面对,把苦放在内心,用轻松的平常心去面对生活。
倘若一部电影能留下些什么,也许不是剧本写的那个故事,也不是评论者要从中讲出的那个大道理,大概是光影有一刻停在那里,而那时你我的心恰好特别柔软。
徐子龙最爱的那一个镜头,刘元和李清面对面站着,高她两阶台阶,他的背影简直要消失在院子的柔光里,恰若发梢沉浸晨光,滴滴耀眼……
其实,徐子龙之所以把这部《不见不散》早早的完整写出来,是打算有机会的时候自己来拍的。
这算是他的一个情怀,通过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向上辈子的自己告别的情怀……
最主要的是,电影中的社会背景与现在的现实世界极为相似。
可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这部电影对于导演的素质要求实在太高,他不自信能够驾驭得了。
哪怕重生一回,他也不会自大骄傲,这样一部电影作为他的出道之作并不怎么合适,搞砸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与其十几年后在拿出来,时过境迁社会发展,为了契合现实环境难免要进行大的修改,还不如现在拿出来送给冯孝刚,一则相信以冯孝刚的实力一定将这部电影的神髓深刻发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