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造船务的职责转变为掌控舟楫和漕运事物了。官府在主要河流沿岸设立的官船场,也成了主要制造漕运船只和官府座船的场所。
北宋官船制造有严格的定额控制,据《宋会要辑稿》记载,至道末年,官船定额为3237艘,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以后,全国漕船定额为2854艘。
但是,在贾伟节在担任江淮发运副使时,为附和蔡京,擅自造船25000艘,供花石纲专用,从江浙运太湖石和奇花异木取悦蔡京与宋徽宗。
不过无论如何,如此强大的数据,也足以表明当下造船业的兴盛。
而如今武大命李俊所修建的船只,在规模上短期之内肯定没法与大宋相提并论,但在质量上却更上一层楼。
原因很简单,李俊虽然是水师大都督,但他指挥的是水师,造船的另有其人,乃是以墨家工匠为首,以武府工匠为辅的大批工匠亲自建造。
武大好歹也是墨家巨子令牌持有人之一,墨老给他提供了一定的墨家子弟,调派一批工匠还是可以的。
这些巨型作战车船,长30丈,有42个车轮桨,另旁设8轮,每轮12楫(叶片),十分轻捷。
每艘船需要水手106人,可载军卒500人,载重量八百多吨,堪称海上“巨无霸”超越了当下所有船只的载人人数。
但,船只在水中,并不是巨大就足够的,最重要的还要具有绝对的稳定性,特别是船上有那么多高大的楼阁,头重脚轻,所以为了保证船只在水中不会倾覆,从甲板到船底,密密摆放着桌面大的铁铸圆板块压重,保证船不至倾侧。
除此之外,船只强度也有所提高,不但安装龙骨撑起船底,还在两舷装设“大腊”(比船板厚的木材,类似现代船舶的护舷材)夹持全船,并钉入排钉,使船只能抵抗风浪而不松垮和断裂。
在这个年月,是没有发动机的,所以为了保证如此巨大的船只有足够的动力,船舶所使用的舵是适合全船航行于水浅和弯曲河道的平衡舵。这种舵的舵叶面积有一部分在舵杆之前,转舵既能轻捷省力,又可改善船舶操纵的灵活性。同时,这种舵的舵柄可以升降,当航道水浅时,可提控舵的铁链将舵升起,以免舵叶插入河底泥中,当航道水深时,可使舵下降,以提高舵的效力。
而且,在桅杆和底座之间有一个可以转的“转轴”,用于桅杆的起落,既节约人力又较安全。
这些都是船只的基本构造,而其武器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