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辞离开梅园。
俩人似乎什么都没,但似乎又全都已经讲过了。
其实,扶苏公子能来,就已经表明了辽国的态度,一切尽在不言中,看破不破,这就是两个成功政客之间的交锋。
真正身居高位者,从来都不会争辩个脸红脖子粗,一切都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懂了,就是懂了,不懂,那就无需再谈,因为不是同一个水平线上的。
武大所讲的故事很简单,不要因为一时得失便恼羞成怒;
扶苏公子懂了,很快做出了回应,或许暂时的困境很疼,但忍耐过后,结果却会很甜。
毫无疑问,相对而言,扶苏公子此次的姿态放的很低,比以前更低了,他就是要告诉武大,辽国会继续与燕云保持亲密无间的联盟,他也是在告诉武大,辽国会尽快撤出高丽,并且对上次辽国趁武大远征倭国,将西京道突然拱手让出,致燕云于水火,做出道歉。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扶苏公子走好,武大却皱起了眉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扶苏公子,以及辽国表现出来的姿态,太低了,太低了不好吗?好是好,这符合燕云的利益,但,也非常不好,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征兆。
即使辽国远征高丽失败,即使燕云突然宣布正式与大宋联盟,即使辽国国力如今正处于衰败阶段,但,辽国并没有山穷水尽!
困难,终究只是暂时的,何况,如今吐番、回鹘、黑汗正在紧急接洽当中,西北三大国度一旦彻底融为一体,结为攻守同盟,必然会对大宋与燕云造成极大的掣肘。
在这种虎视眈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之下,大宋与燕云根本不可能突然攻打辽国,辽国毕竟幅员辽阔,一场大战下来,旷日持久,在此期间,辽国大可直接与吐番结盟,共同对抗燕云与大宋,那么此时此刻,辽国何须对燕云如此毕恭毕敬?
至于高丽对辽国的威胁,句心里话,辽国根本不太在意,高丽如今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只要燕云不主动攻打辽国,单凭高丽一己之力,不可能对辽国造成太大的威胁。
那么,问题就来了,辽国何至于此?何至于突然变得对燕云如此温顺?连个最起码的条件都没提?
听话听音,听一个人讲话,不只是要听他讲了什么,还要揣摩他没讲什么,难道,扶苏公子是在极为隐晦的表达辽国对燕云的不满与戒心?
或许,这才是扶苏公子此行最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