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向顿月多吉投降,一多半都是他的建议。
在这片地方,苏芒的领地西北是囊谦,东南是白利,长久以来夹在中间两边不得罪,倒落得相安无事。
历来顿月多吉要征兵,苏芒也都由着他征,左右出兵也是那些差巴堆穷出丁。
堆穷和差巴,就是农奴的两种级别。
这里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和尚和贵族,他们之间地位是可以流动的,贵族可以是僧官,僧官也可以是贵族;
另一种是差巴、堆穷和朗生,他们之间地位也是可以流动的,差巴可以成为堆穷,堆穷也可以成为朗生。
如果把这里的人分为一千个,那么大概有五个是大和尚和贵族、四十五个小和尚。
剩下九百五十个人,则是二百五十个差巴、三百个堆穷、四百个奴隶和朗生。
给领主出乌拉,本就是那些差巴堆穷的义务。
差乌拉是役的名字,具体分两种,一种叫刚捉,意为用脚走的,另一个种叫拉顿,意为用手拿出去的。
前者是力役、后者是实物征收,都是无偿义务,既要支力差、也要纳钱粮。
苏芒是个好心的贵族,不喜欢侍奉和尚,给领民安排的差乌拉也少。
别的贵族通常让农奴每年支半个差乌拉,无偿劳动一百八十天。
但在他的领地,只让农奴支三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二十天,人们都叫他心地善良的苏芒老爷。
白利王顿月多吉打过来时,就要不要联合囊谦抵抗杀气腾腾的白利军,苏芒老爷算过一笔账。
他的领地多为牧地,只有八个庄园,每年靠差乌拉耕种的田地有六千剋青稞、出租地收成三千剋,收入合一千八百石。
六个牛场,养牦牛两千四百头;两个羊场,养羊一千八百只。
每年收酥油五万斤、奶渣六千斤。
再加上多余的手工和债务收入,其实原本苏芒应该过上还不错的日子。
但每年都有五六百喇嘛经过他的领地,过来念念经、住一个半月,连吃带拿,五万斤粮食和七千斤酥油就打水漂了。
再算上每月供奉三宝五次、给寺庙放茶两次、每年给藏地大庙上贡……半数收入神不知鬼不觉,啪就没了。
带兵过来的白利王就不一样了,非常善解人意。
问都不问,一声不吭把和尚全部撵走,境内四座寺庙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火把,烧得干干净净,像个救苦救难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