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虽然复国,但司马家族的气运早已终结,存在的意义只是让国民聚拢起来,共抗外侮,共抵内患,实际国家的权力已经转移,等到内患平息,外侮驱除,终究要迎来改朝换代的命运。
刘裕的出身和遭遇,决定了他并不是一心报国的人,与前辈们有着很大区别,他做的所有事,唯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虽然任何人都不免会为自己考虑,但不可否认祖逖、桓温之流,多数想的还是国家大局,有生之年的所有努力当然也要为自己留后路,但绝大部分的计划和实际过程都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刘裕与他们都不同,他不是名门望族,虽号称西汉景王的后代,但到了他这一辈,早就与富贵绝缘,几十年里做的最多的就是靠赌博赚大钱养活家人。
但他也不是绝对自私的那种人,头脑灵活,精于手段,得势之后的格局也随之打开,想到的也不仅仅是自身利益,而是更多与他有相同遭遇的穷困百姓,这一点就足以把他与昏庸暴君区别开来。
平定桓玄之后,摆在刘裕面前的三座大山:卢循的变民集团,西蜀的反动势力,北方的胡人政权。
内患大势所趋,早晚都会平定,外忧持续了近百年时间,短期内很难迅速解决,刘裕当然首先选择卢循和谯纵。
但如果有机会恢复中原,当然他也不会推辞。
所谓的恢复中原,因为北方政权林立,不可是一时全部恢复,只能循序渐进,逐一讨伐,于后紧临东晋领土的后秦和南燕便处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
东晋随着三刘的崛起,逐步摆脱了猥琐落后的姿态,而后秦和南燕则正遭受国力下滑的窘境,此消彼长间,强弱胜败的局势至为明显。
后秦在占领姑臧后,把当地的所有达官贵人和名门大姓全都迁到长安,其中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到达长安后,立刻成了全国的偶像。
后凉太祖吕光当年讨伐西域,被当地的繁华吸引,一度想要在西域定居,但因为将士们思乡心切,而又有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劝说,终于班师东返,鸠摩罗什也一路随行。
但这个和尚之后并没有受到吕氏家族的重用和高看,吕光忙着四处平定内乱,也顾不上他的作为,以致当后凉亡国,才让鸠摩罗什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当时在中国流传的佛教教义有些自然是信口胡诌,而有些则是货真价实,而真正的佛学都是导人向善的,这上点与姚兴的施政理念不谋而合。
鸠摩罗什是个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