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汽艇来到汉口,李牧在警卫的护卫下,低调的了解了一下当地的物价水平,默默的叹了口气。
虽然前方打了胜仗,不出意外,物价仍呈上涨趋势,特别是民生物资。
以银元计价,大米一石价格达到了二十块银元左右,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换算下来,一块银元只能买六斤大米。
相比大米,小麦价格便宜一些,同样价格不菲,以银元计价,一担小麦价值九块银元。
一担相当于一百斤,相当于一块银元只能买十一斤小麦。
大豆价格同样涨得厉害,战争开始前,大豆每担价格是六点五块银元,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担十一块银元。
相当于一块银元九斤,比大米便宜了点,比小麦贵一些。
和战前相比,这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涨幅超过百分之五十。
但,这还只是开始,以后价格会更高。更别说这是以银元计价,若是以法币计价,随着货币滥发贬值,价格将窜上天。
感慨着国内的粮价,又想到国际市场,给远东商行发了一份电报,让他们发了一份如今国际市场的粮价。
大米每吨在45美元左右;小麦更便宜一些,每吨价格价28美元左右;至于大豆,每顿在39美元,差点就赶上了大米的价格了。
按照目前的汇率,换算成银元。
每吨大米108块银元;每吨小麦在67块银元;每吨大豆在93块银元。
国内的粮价,相比国际市场,高了两倍。
李牧感慨的同时,也知道这很正常。即便战争爆发前,民国这么多年,国际粮价一直比国内便宜。
不论是北洋时期,还是果府,都曾进口过洋米、洋小麦,打压过国内的粮价,效果都不错。基本上这些洋米、洋小麦一进来,国内的粮价就会断崖式下跌。
但是,从国外进口粮食,是需要用外汇的,以北洋和果府的财政状况,那负担得起。唯有碰到国内受灾减产,高粮价时期,进口一批,打压一下国内的粮价。
……
为此,李牧专门找来民国历年的粮食价格了解了一下。
民国前几年,粮价比较平稳,米价每石徘回在6.42~7.40元之间。
民国九年,黄河两岸遇旱,民国十年,长江流域涝灾,旱涝交困,这两年米价每石分别上升到9.61元和9.68元。
最终也未突破10元。
一直到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