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战坦克设计思路,走的是类似陆地巡洋舰一样的路子。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行走机构,宁愿放弃部分越野能力,追求的是一个整体的防御思路。
当然了,因为技术的关系,德国的A7V坦克设计思路完全是错误而且效率低下的,但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在坦克刚刚诞生的时代,谁也说不好坦克这种玩意儿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德国在研究坦克的时候,难免就要参考一下已知的武器设计方桉:和坦克思路最想的,差不多就是战舰了。
所以,德国设计师们参考战舰的设计思路,强化防御,或者说至少在他们看来强化了武器的防御……
武器的设计思路其实是一脉相承,能找到根源与核心设计思路的。这个根源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它一定是深埋在武器设计师与使用者骨子里的。
很多人诟病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设计思路,觉得它复杂而且昂贵,影响产能,过于强调全面防护。
可殊不知全面防护这个设计思路,是从一战公海舰队的战舰上就继承了下来,并且在日德兰大海战中占了些许便宜的。
德国陆军能够依靠最简单最廉价的增加钢板厚度来避免人才的损失,其实已经是最合理的最优解了。
那些天真的以为德国人不彷造T-34,或者说不采用T-34设计思路是傲慢偏见作祟的人,其实并没有看到摆在德国人面前的困难。
二战德国能制造海量易损的三德子版T-34与苏军对着消耗吗?答桉显然是不能的。它耗不起!
君不见,早早被美国B-17逼着在空中率先打起了消耗战的德国空军,才坚持到1943年就差不多躺平了?
结果1945年的时候,德军空有几千架战斗机,却没有油料飞行员可以让这些飞机升空作战。
如果陆军也走T-34的对耗模式,那么1944年的时候,估计国防军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自己虽然有2000辆T-34坦克,却把卡尔乌斯魏特曼这样的车组都损失光了……
所以德国人不得不升级T-34坦克的防御还有火力,从而制造一种全面超越T-34坦克的坦克,保证自己宝贵的车组成员在惨烈的战斗中存活下来。
于是乎,火炮强一点儿,装甲强一点儿,人体工学强一点儿……嗯,那不就是动物园么……
至于说后期E系列之类的末日决战兵器,它们的出现完全是因为物资短缺下放弃自身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