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性大学,但如果专业性大学的地位提升非常明显,必然能够证明这所学校的综合水平。
李校长甚至已经开始着手计划将首音转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招收非艺术类的学生。
毕竟有了沈武寰这块活招牌,难道还会愁没生源吗?
基数在那里摆着的!
当然想象总是美好的,具体的实行肯定还要李校长和学校各层领导开会讨论。
沈武寰的《钟声》无形之中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足以改变整个CN古典音乐的歌剧。
而身为整个事件的主角,她的地位在这次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腾飞了一次。
和之前《十二平均律》不同,这本曲集固然重要无比,如果是在一百年后,人们在谈到这本《十二平均律》的时候,肯定要尊称沈武寰一句“大师”。
但现如今,人们也许会尊敬沈武寰,但却极少有业内人士会将尚且年幼的沈武寰当做大师看待。
即便她已经有了如此成就。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任何一个搞艺术的会认可同时代还活着的人是艺术家!”
其实这句话延伸到各行各业都行得通,搞相声的会互相揭短,哪怕人家再成功,别人也不会认可你,在背后说你坏话。
画画的哪怕开过无数画展,赚的盆满钵满,仍然有同行会对你的画评头论足,批的一无是处。
当作家的,哪怕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书籍远销海内外,仍然有人会拿你的生活作风开涮!
艺术家不死,怎么能是艺术家呢?
话糙理不糙。
但这一次沈武寰却隐隐有了超越“艺术家”的契机。
并非是单单因为这两首《钟声》这么简单。
从她提出“浪漫主义音乐”开始,她这短短一年时间里拿出来的曲目都将成为了她的利器。
人们分析她的音乐,再结合“浪漫主义音乐”的概念稍微解读一下,十有八九能够发现这里面隐含的深意。
这等同于开创了一个时代!
如果一个人开创了一个时代还不能被称为艺术家,那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艺术家呢?
即便直到现在仍然有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越来越多的人认清楚了眼前的情况,开始闷不做声起来。
根本没有之前那种叫嚣的态势。
甚至很多保守派的学者还会偷偷去买沈武寰的CD或者谱子来研究。
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