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下,李胜忠献上了自己的不传之密。那时候,族学正在大扩张,张涵忙的快要飞起。好不容易忙完了族学,又开始写跋,然后就是过年,张涵恨不能长出八只手来,哪里还顾得上李胜忠。李胜忠却不知道这些,思来想去,一狠心便把秘诀拿了出来。有汉一代,是中国冶炼钢铁大展时期。钢铁迅普及到了全国各地区。这个钢是指炒钢。炒钢即把生铁加热到液态半液态后,使用铁棒搅动金属,使之快脱碳成为钢。这是一种极先进的冶炼技术,欧洲直到18世纪才明类似的技术。不过,因为炒钢通常是在半液态下进行,其中的杂质无法排除,成钢质量非常之差。李胜忠的不传之密,是在冶炼炉上。当时的炒钢都是将木炭和生铁放在一个炉膛里冶炼。在冶炼过程中,木炭里面的杂质也会进入到了炒钢中,进一步降低了成钢质量。李胜忠则把冶炼炉分隔成了两个炉膛,木炭放在下膛,上膛单放生铁,鼓风从下膛底部进入,火焰从下膛上部,上膛底部进入上膛。这样一来,炒钢中的杂质少了,成钢质量自然要好点儿。不过,由于炒钢过程中缺乏碳的补充,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更高。一不小心,很容易就炒成熟铁。看过李胜忠的操作,张涵表现的很高兴,大力地夸奖了他。其实,张涵并不太重视这个‘不传之密’,只是想给李胜忠减轻负担。他是希望能早日炼出优质钢材,但他也知道这事是急不来的。即使李胜忠立马拿出了坩埚,能否用坩埚炼出优质钢,也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此事却提醒了张涵——在平炉炼钢实现之前,他完全可以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生铁、钢和熟铁的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在2%以上的,就是生铁;含碳量在o以下的,就是熟铁,中间则是钢。不过,大汉国没有这概念。而是把含碳量2%以下的,通称为熟铁。把其中质量较好,其性刚强者称为钢。知道了这一点,张涵轻而易举就推断出:炒钢过程就是个快脱碳的过程。原理应该是,搅动铁液增加了碳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使碳快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明白了原理,张涵立刻现,把生铁冷却成块,再加热炒钢,完全是脱了裤子放屁——费那二遍事。铁水出来以后,直接炒钢,不就得了。思考再三,张涵觉得,理应如此,没有什么破绽。新的方法便很快进行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