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势力结为一体,避免了分裂。如果以张何为,张家在鲁国出现了第二股力量,张涵的位置就很尴尬了。张涵再强大,张何也是他父亲,因此,哪怕损失再大,泰山也是必须尽快占领。这些话,郭嘉当然不会讲出来,并不是说他想不到。而且,张家连成一体,取长补短,势力也会大涨。不过,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张涵占据泰山郡,得了实惠,就失去了名望。天下人又不是傻瓜,张涵怎么说都可以。如果说,关东群雄出兵,大体尚是大义在身,那张涵出兵泰山,就毫无疑义是违背大义了。这在政治上是很不利,很被动的。郭嘉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人人都明白的事,不必多说。话风一转,郭嘉便说起了献帝刘协——少帝刘辨在群雄讨董之后,就被董卓使人毒死了。“天子都长安,至今已经有四月之久,青州当谴使入长安……”“好!奉孝真是知道我的心意……”窗户纸一捅破,就没有什么希奇的了。天下舆论掌握在士大夫的手里,大义的最终解释权却在皇帝手里。少帝死后,献帝是先帝唯一的儿子,他的正统性就确立了。董卓不是正统,但没有人可以质疑献帝的正统性。张涵占据泰山肯定是错误的,可只要皇帝说这事对,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郭嘉出了个好主意,人选却费了心思。这与表华为泰山太守不同,那上表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群雄讨伐董卓,张涵没参与,反而在后面挖刘的墙角,按说是有助于董卓的。然而,董卓这人是个暴户,行事有胡人之风,却喜欢附庸风雅,张涵与董卓的关系不好,也说不准有没有危险。去年董卓刚入阳不久,就派人到不其,指名要辟蔡入朝为官。蔡不肯,董卓就要张涵把他强送去阳。张涵对蔡是有点看法,但对蔡的学问还是很钦佩的,自不理会董卓的无礼要求,双方一度闹得很僵——主要是面子问题。而且,派人到长安去见皇帝,使者在青州要有一定的地位,另外还要有声望才好,可又不能太有声望了,董卓喜欢附庸风雅,太有名望的话,保不齐董卓就给留下了。若是极重要的人选,张涵还不心痛死。这样一来,使者的选择,就费思量了。张涵盘算了一阵儿,决定派甄子然为使者。甄子然在青州颇有声望,曾担任青州别驾,在青州的地位够高。因为疾病才转任安平从事的,如今痊愈了,张涵直接令他为长史,出使长安。至于原泰山太守应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