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火器之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速度,并且在炮弹临近目标的时候才暴露和发射出来。这些技术都是这个时代的自己可望而根本不可及的。在根本没有靠谱的榴霰弹定时或引信技术的情况下,要想让炮兵用途的箭霰弹有些发挥作用。定位就不能是那种小钢钉,而应该像真正的一种箭簇,这样加工成本也大幅度的缩小了。
从风阻规律上分析,如果这种小铁箭的正面截面积大概十平方毫米左右,长百毫米左右,单位面积上的重量就是7.62毫米或7.92毫米全威力弹重弹的两三倍左右,就算速度上有所不如,也可以拥有十几克重一样的全威力重弹弹头一样的弹道性能。七八百焦耳的初动能下,就算在结尾削弱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那也应该有至少穿透杀伤两名有防护传统目标的本事,还是一种有效射程说的过去的装备的。
在梦魇中让张小磊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敌人也开始用自己曾经拥有的套路武装起来之后,那猛烈的火力就算并不如自己所率领队伍时一样准确,拥有巨大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也会在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就带来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一刻体积并不小的东西。这也需要一种有效射程更远的弹药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危险,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代差优势”
除了弹药本身以外,张小磊对于新型火炮射击本身也多少有了些兴趣。按照预先的构想,为了压倒自己曾经在南京城下大显神威的某种火力体系,也为了更有效的攻坚克难。主要采取“线膛炮代替滑膛炮”,后装炮代替前装炮的方向和思想。
这并不是张小磊冒进,而是在张小磊的印象中似乎是记得在十五世纪左右的时候西方就出现螺旋膛线的后膛枪了,那还是火绳枪时代,只是因为成本问题才没有最终推广。自己现有的这点儿人才基础当然没有能力和文艺复兴早期达芬奇时代的西方相提并论,不过在火器上多少有些经验的张小磊当然也明白火器加工上,明显是口径越小越难办。造出合格的炮来要比造出合格的枪来要容易。太重的炮有材料热胀冷缩相关的一些工艺控制问题,其中身管在一二百公斤左右轻炮难度是最低的,如果是这个规格的轻炮外加长径比十左右的短炮是否会稍微容易些?或许用铸造外加抛光打磨工具来进行应该就没有问题?
此时的岛上当然也并非刚刚上岛时那样“一穷二白”伴随着不少人工修建起来的水利设施,“水力锻锤”也被制造出来。在张小磊看来:十四世纪出现的水力锻锤是西方在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先东方的重要标志。锻锤的规格一时也根本做不到明初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