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你说清楚些,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
始皇帝问道。
蒙毅解释道:“《论语》有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谓中庸之道,折中而为。”
“国之根本,在乎民,民德、民心、民本也,民富国强,民贫国衰,所谓国之根基,便是如此。”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永远都是百姓,荀子曰:君舟民水,水载舟,亦可覆舟,恰是印证了这个道理。
而法制可以约束一个人,以强制手段纠正他的错误行为,然则,有利就有弊,法是手段,却不是目的,他具有约束性,但无法真正的让人心悦臣服。
始皇帝包括其他人还是听的有着迷糊,问道:“方才所说中庸之道,你却与朕讨论百姓,是何缘故?”
“陛下,民之根本也,欲治天下,当是安抚百姓,以仁政行治天下,以法治辅之,刚柔并济,阴阳结合,如此才可称得上中庸之道。”
真正的中庸之道,并非是为人处世,或许有些人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但中庸之道运用在政治上面,却可视为权衡之道。
纵观华夏千年历史,没有那一个朝代是能够依照单一的制度可以长治久安。
诸子百家,各家皆有着自己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其中所反映的就是中庸之道。
自古贤者留美名万世,恶者遗臭万年。
儒家倡导的仁政,被世代标榜,而法家则是裁决者,秉持天地正义,以强硬手段纠正世间的错。
仁政不可少,法律亦不可无,唯有两者的融合才可称之为大道。
待蒙毅解释完毕之后,始皇帝听的非常仔细,冯去疾也是深有体会,正如蒙毅所言,仁政和法律皆为手段,不可少。
“陛下,臣以为,蒙上卿所言甚是。”冯去疾着实忍不住,为他说了一句好话。
“法乃手段,却非目的,秦律严苛,使得百姓皆不敢犯法,然则,百姓望而畏之,心却不服,谈的终日生活在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时间日久,终将爆发出新的事端。”蒙毅说道。
说好的辩论比赛,却是成为了朝堂议政的地方。
吕贤见蒙毅再次将自己的风头给抢了去,他很是不爽,于是乎,他也是来到中央,驳斥蒙毅之言,道:“臣以为,蒙上卿未免太过忧患,臣不能苟同他的观点。”
“哦?那你倒是说来听听!”
“臣以为,蒙上卿所言实有夸大儒家而贬低法家之嫌,我朝自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