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卢象升所料,河南承平多年,对李自成的闯入惊慌失措,各地乡绅联名上疏求救,崇祯帝得到消息后,大怒,刚剿灭登莱之乱的朝廷立即陷入动荡之中,温体仁和周延儒纷纷借此事打击对方,真乃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于河南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而被遗忘了。
温体仁的应对措施极为简单,从以前剪除周延儒党羽的方针转为直接针对周延儒,指使党羽不停的弹劾周延儒任内阁首辅以来,民不聊生、贼寇蜂起,实乃目前朝廷困境的罪魁祸首。并且极言贼寇入豫之危险,有可能祸延湖广、四川、南直隶。这些弹劾使挫折感极强的崇祯对周延儒越来越不耐烦。
自从登莱之乱后,周延儒的党羽一个个被温体仁剪除,在朝堂的势力日渐稀薄,应对温体仁的攻击颇感吃力。他无法,只好一方面上书自辩,声称只要谨守黄河,贼寇必不能扩散至湖广、四川等地。另一方面,他纠集户部侍郎周士朴等东林党人,日夜商议应对之策。
周士朴等人一致认为,只要扑灭了流窜至河南的贼寇,所有攻击和污蔑将迎刃而解。可是,目前东林党内领兵的臣子奇缺,侯恂算得上硕果仅存。
更何况侯恂深得崇祯之信任,当初侯恂与尤世威巡边时,在黄花镇遭遇火药库爆炸,身受重伤,请求辞职,而崇祯皇帝说:“边境戒严,昌镇亟须饬备。”命令他休息治疗,不得引咎辞职。崇祯皇帝信任和依赖侯恂可见一斑。
于是,周延儒和东林党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通州镇兵侍郎侯恂。
一骑飞出京师,往通州而去。
侯恂二月刚上任,在通州还未理出头绪,便遇到此事。侯恂政治上同情周延儒,对周延儒的困境一清二楚,当贼寇入河南的消息传来之后,宦海浮沉多年的他就知道,风雨飘摇中的周延儒这次需要他的援救。
但是,军饷怎么办?粮草怎么办?
侯恂一想到这两个问题,就头痛不已!通州镇已经欠饷三个月了,军中已有不稳之势,可惜户部已经空空如洗,哪有可能派送粮饷?
但兵还必须派出,这事如何是好?
沉思良久,侯恂认为,兵不能派多,须是精锐昌平兵,两千已是上限,拆东墙补西墙,好歹还能满足一时之需。至于派谁为将呢?对,就派左良玉!想到左良玉,侯恂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当初,左良玉任职辽东边军都司,受崇祯元年的宁远兵变之牵连,削职为民。不得已,赴昌平投奔于侯恂麾下。时侯恂为兵部侍郎,见左良玉虽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