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和高起潜的观点是对的,但从脸面上,他又无法接受眼睁睁地看着鞑子肆掠所以,这些日子他一直度日如年现在卢象升来到了京师,他自然把消寄托在卢象升身上,消卢象升提出良策,既能保全京师,又能狠狠地打击鞑子,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杨嗣昌和高起潜无法,只好眼睁睁地瞅着卢象升被召入宫中
当三呼万岁后,朱由检问卢象升有何方略,卢象升傲然道:“臣愚心任事,唯知狠狠杀伤鞑子,方能将鞑子彻底逐出京师周遭,彻底断绝鞑子再次毁关入关之祸!臣请皇上召集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另招关宁诸路入关,必能挫鞑子之兵锋,将鞑子逐出关外!”
一席话,说得朱由检热血沸腾,只觉得卢象升之言甚为入耳,一点都不像杨嗣昌或者高起潜说得那么憋屈郁闷到底想干什么?到底是北上勤王,还是觊觎京师?”
无论是朱由检和杨嗣昌,还是一帮清醒的朝臣,无不认为荆州军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五万,哪想到,短短的年余时间,林纯鸿居然将兵力扩充至十四万!
十四万什么概念?大明经营关宁关锦防线多年,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总兵力不过八万多人,就这样,几乎将整个大明财政拖垮而林纯鸿不动声色间,便组织了十四万兵力
“十四万?莫非是夸海口?不会拿乡间老农来凑数吧?”
一些朝臣吃惊之余,马上为不可思议之事找到了一种可能性对这点,杨嗣昌等清醒之辈当然呲之以鼻以杨嗣昌对林纯鸿的了解,知道林纯鸿不会夸这个海口,十四万就是十四万,绝无一人乃滥竽充数之辈
初一接到林纯鸿的行文,杨嗣昌的第一反应如朱由检一般,认为林纯鸿纠集重兵,很可能就是为了与大明争夺江山冷静下来后,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这时节若要强占京师,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更谈不上人和要是林纯鸿真的傻到与大明朝廷开战,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甚至还有可能连内部都压制不赚最终落个凄凉的下场
鞑虏当前,虽然杨嗣昌认为林纯鸿不会与大明朝廷为敌,但此事涉及社稷安危,杨嗣昌提都不敢提林纯鸿仅仅只是为了打击鞑子
杨嗣昌如此,朱由检更是想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不敢拿社稷安析一丝的冒险
朱由检也不与朝臣们商议,冥思苦想两日后,命内阁票拟,传令荆州军汪在聊城广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广平府一线半步;并令沿途官兵密切监视荆州军,一旦荆州军有所异动,立即八百里加急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