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意思!”
“咱们回去计算一下,凭咱们宋家的能力,一共能安置多少灾民,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就不会出问题。”
宋家如今起步不久,若说让她安置上万人,这是开玩笑,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若说给千八百人活路,还是可以的!
…………
日落时分,宋宅书房。
大郎,三郎拨动着算盘,飞快的计算着银钱,粮食,以及要收留人口的情况。
这次宋青苑计策很简单,以工代赈。
“一户按十口人算,在饿不死的前提下,每年的开销需要三到四两银子。”
“朝廷奖励的一百两黄金,至少能帮助三百户解决一年的温饱。”
三郎扬起头,“转年开春荒地开出来,他们可以租佃土地,就能自给自足。”
“一千两银子三百户。”宋青苑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我再拿出五千两,其中一千两能在帮助三百户,另外三千两,购置荒地,让灾民开荒。”
“剩下的一千两作流动资金,以应不时之需。”
“爷!你觉得怎么样?”
宋老爷子蹙眉,“这样加起来就是六百户,好几千人,不少了……”
大郎接话,“咱们先行动起来,把县城外面的灾民先安置好。”
“至于以后,咱们手头上银子到底够安置多少灾民的,看情况再来计算。”
“爷!你看怎么样?”
“行!”宋老爷子点头,拍板做了决定。
“咱们走一步看一步,但是你们都要记住一句话,适可而止!”
“咱们宋家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不可不出头,但是也不可强出头,做那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爷!我们明白。”众人同时应着。
“二哥,粮食的事就交给你了。”宋青苑转头看向二郎。
如今城外灾民如此多,南方各地又受了灾,粮食涨价是必然的。
不过好在北方没问题,二郎带着商队去北方购置粮食,肯定比在榆林县买要便宜很多。
同时也能保证粮食流通,不至于引起物价上涨。
“这事包在我身上。”二郎一拍胸脯。
“别的我干不了,跑商这种事我在行,走了几次路早就熟了。”
“哪个县,哪个城,谁是卖粮大户,都在我脑子里记着呢。”二郎点了点自己的头。